春節前夕,慶云鎮汾水王、大陳、石佛寺、小劉、劉謨等10余個村莊相繼開展“鄉賢初心不忘、回報家鄉父老”春節慰問系列活動。
1月25日,汾水王村的廣場上喜氣洋洋,“迎新春:翰墨書香飄入千家萬戶,傳遞正能量;看今朝:新時代文明實踐樹標兵,初心永不忘”的鮮紅標語高高懸掛。王海峰是最早走出村子創業的成功人士,二十多年來兢兢業業努力把事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不忘家鄉父老,這已經是他第二年自掏腰包,為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油、面等生活用品。因為工作原因,他始終沒有出現在活動現場,他在電話里對村黨支部書記說:“我就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和祝福,這不值得炫耀,小時候沒少麻煩大家,這點事都是該做的。”
“小時候在村里多虧了大家的幫助和照顧,現在自己有能力了,能夠給家鄉做點事我覺得很開心。”1月28日,大陳村鄉賢陳廣練說。陳廣練還表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忘家鄉父老,回饋家鄉是每一名村民應該做的,他還在新春來臨的時候走訪老教師、老紅軍、高齡老人、困難群眾等,為他們送去油、面等慰問品和新春的祝福。
1月28日,石佛寺村黨群服務中心熱鬧非凡,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領取了一份新春的祝福。同時公示了一份2021年石佛寺公益事業名單。名單中顯示一年以來侯希森等46人,為村集體捐款捐物共計10余萬元。
近年來,慶云鎮王海峰、陳廣練、侯希森等一大批鄉賢紛紛涌現出來,疫情防控中他們捐款捐物、恪盡職守,安全生產中他們積極宣傳、帶頭引領,移風易俗、兩委換屆等工作到處都有他們率先垂范的身影。多年前,他們從村子里走出去創業經商,今天,他們紛紛走回來回報家鄉。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慶云鎮圍繞鄉風文明,以黨建引領振興鄉賢文化,以各位鄉賢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弘揚傳統本土優秀文化,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王露 通訊員|解青媛 張甜甜
編輯|王露
審核|張燕 終審|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