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實行三班倒,上午來了把棚打開,看好溫濕度進行調節,過年期間的工資比平常高不少呢。”大年初二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樂陵市南部生態區的祝融農莊南果北種采摘園,郭家街道安家村村民安登華一大早便來到園內等候,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智能控制裝置,只見高6米、占地近5畝的大棚上方的“棉被”逐漸卷起,不一會,整個大棚都沐浴在晨光之中。
龍眼、檸檬、黃晶果,芭樂、楊桃、菠蘿蜜,蓮霧、釋迦、神秘果……走進大棚,各類南方植物映入眼簾,雖還不到結果的時令,但枝茂葉繁,一派欣欣向榮之貌。“這些植物移栽到咱樂陵后,公司聘請了專業的農藝師進行栽培,不光是現代化大棚,還有水肥一體化設備,都是智能化控制。”安登華說。安登華已年逾六十,來到采摘園前一直在村里種植果樹。2019年采摘園開建,他便到這里工作,跟著農藝師學習種植技術,兩年多時間,他也成了半個專家。
“2019年,我們集團與樂陵市委市政府簽約打造南部生態區澳林文旅康養小鎮項目,該采摘園是項目現代農業示范區板塊核心區,目前已投資2000萬元,是德州唯一一個實現南果北種的采摘園。”澳林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王華介紹,該園目前建有智能化溫控大棚20個,占地150畝,引進南方水果30余種、3萬余棵,北方水果20余種,大棚外還種有牡丹、芍藥等中藥材,夏季將成為南部生態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引進的南方水果幾乎都是交叉結果,比如2月結草莓、4月結西柚、5月結砂糖橘等,做到月月有采摘、有驚喜,盡量實現采摘無空檔。”王華說。
“我們村好多婦女都在采摘園工作,剪葉、授粉、打掃,每天能拿到80元的工資,工作強度不大,上班時間還靈活,這不就是國家一直在提鄉村振興嗎。”在草莓大棚,善化橋村村民郭秀琴正在給剛開花的草莓進行人工授粉,她介紹,預計正月十五過后,游客就能采摘到第一茬草莓。善化橋村隸屬于市中街道,雖然臨近城區,但還是以農耕為主,沒有什么像樣的產業,更不要提就近就業了,青壯年都出門打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都閑置在家照顧那一畝三分地。如今這采摘園建好了,周邊也將打造更多項目,農閑時可以打打工掙些外快,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南部生態區是樂陵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省級農高區打造的現代農業示范區,主要承載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田園社區、康養四大業態,是樂陵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目標是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規劃有“一心、一帶、四區、多組團”,打造現代產業和科研成果集聚地,推動農業產業化、科技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已實施項目20個,涵蓋基礎設施、現代農業、文旅康養等產業,總投資58億元。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樂陵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空間不斷拓展,已成為城市綠肺和城市會客廳。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編輯|于斌 通訊員|龍曉峰
審核|鐘偉 終審|尹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