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天,年的腳步便一天天近了,農人們忙著籌備過年。平日里的生活雖然簡樸,但農人們過年卻從不馬虎,無論再怎么捉襟見肘,也要用心用意地來籌備過年的吃食。
那時候我總感覺過年是那么美好,只有到了過年,才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和吃好吃的。
農人們沒有什么特別的吃食,過年多以豆腐為主要依靠。過了臘月二十,娘就開始張羅著做豆腐了。先是用石磨將黃豆磨碎,用簸箕簸去豆皮兒,然后放在斗盆里漲發。待黃豆瓣兒泡漲后,就用小石磨磨成豆漿。
磨豆漿是個辛苦活兒,需用一個小石磨反復旋轉,一般由爹來磨豆漿,一只手要不時地給石磨的進料口添一勺子漲發好的黃豆瓣兒,另一只手需不停地旋轉石磨,這時候,石磨周圍就流出了白嫩嫩的豆漿來。
在爹磨豆漿的當兒,娘就給大鐵鍋內倒滿一大鍋水,然后用劈柴將鍋底里的火燒得旺旺的。在一陣陣風箱聲的伴奏下,不大一會功夫,鍋里就開始打起了浪花。待磨好豆漿,就給鐵鍋上方吊一個十字木架,把一個方正的過濾豆漿的紗布的四個角綁在木架的四個盡頭,這就可以過濾豆漿了。
待鍋內的豆漿燒開,就不能再給鍋底里添柴,僅靠鍋底里燃燒過的火炭的熱量,在豆漿似開非開時,娘先給家人每人盛上一碗熱豆漿,待豆漿喝完,鍋內的豆漿面上就會形成一種波紋形的皺皮兒,只需用一根光滑的細竹棍從鍋內挑起來,便成了一張豆油皮。豆油皮晾干后,可以用來燒湯和拌涼菜,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娘說一鍋豆腐的精華可全在這豆油皮里,豆油皮雖然好吃,但不宜揭得太多,揭得太多的話,豆腐就會顯得太糟,不夠勁道了。如此反復,一般揭去兩三張就可以點制豆腐了。只需用漿水在鍋內反復點制,說來神奇,原本清湯寡水的白豆漿,剎那間就變成了繡球狀的豆腐腦花了。
將豆腐腦舀出來,倒進一個鋪有紗布的木制豆腐箱子里,經過壓制,便成了潔白細嫩的豆腐塊兒了。
每年春節,餐桌上除了其他佳肴外,必少不了豆腐。尤其是那曬得金黃的豆腐干和那油香的豆油皮,可是佐酒的上好佳肴。每次燴菜時,煸幾片五花肉,舀一勺煮肉時燜好的蘿卜片,切兩片豆腐干和炸豆腐,放一撮豆芽和青菜,便是一缽最為原始的農家風味了?!蹶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