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偶爾有人從鎮上來到村里,就算是遠客了,孩子們都會追著看稀奇。兒時的記憶里,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父親讀過幾年私塾,在村里算得上是文化人,干過幾年大隊干部,又是個熱心腸,結識了一些朋友,因為這個緣故,家里才偶爾有稀客。客人一來,我們兄弟幾個便可得到一些農村難得一見的糖果之類的稀罕物品,他們的來訪,成為我們兄弟的快樂和期待。童年時,家境還不錯,爺爺奶奶是勞動力,父母勤勞,加上父親的“外交”能量,經常能在公路上攬些零活,后來發展到做小包工頭。
隨著歲月的推移,爺爺奶奶喪失了勞動能力,兄弟姊妹的增多使一下子拮據起來的家境,如雪上加霜。為了幫父母一把,我們也想去打點零工為家庭生活分憂,但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要求我們必須上學讀書。父親經常帶著我們挑著自家種的蔬菜到鎮上賣掉,然后讓我們選購自己喜愛的書籍。很多鄉鄰對此無法理解,父親只是笑笑,也許,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在清貧的生活和艱辛的勞作的背景下,讀書成為我們閑時最大的安慰和享受,兄長和我愛讀書愛得如癡如醉。那時能找到的書很少,總是找到什么就讀什么,如《沸騰的群山》《金光大道》《艷陽天》等,有的甚至讀過兩三遍,總想找到類似《青春之歌》《紅樓夢》等書來讀,是我們當時最大的心愿。那個年代,我們常常天真地想,要是長大以后能一輩子讀書,讀遍天下所有的書,該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同學和老師眼里,我們兄弟倆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記得在田間干活時,同學用成語詞典的注釋,倒過來考我們,很少有成語能難住我們的。高考制度一恢復,兄長以全區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高中,進入了重點班;我翌年也是如此。
但由于家境貧困,父親不得不采用向學校送菜送柴的辦法沖抵兄長和我的學費。1979年高考,父親丟下農活在縣城陪兄長度過了考試的三天,他以名列全縣前幾名的成績如愿以償,父親的激動無以言表。由于兄長是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為此,村長請來電影放映隊,連續在村里放了三個晚上的電影。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就是看一場電影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翌年,我也輕松地考取了大學。
我們的成長年代,是在磨難中走過來的,正是這種磨難成了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在人生旅途上,它是警醒和鞭策,又是鼓勵和安慰,雖然我們有過悲傷有過眼淚,但最終我們得到的是生命的燦爛和生活的明媚。□程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