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希芳
1978年,我在部隊轉業時,團首長找到我,問我是否留在部隊駐地工作,我一點猶豫都沒有:我要回老家樂陵。
人們常說落葉歸根。那時,我還很年輕,沒想到那么多。現在想起來,回家的決心如此之大,主要因素是應了那句歌詞,走遍了南北西東,最離不開的還是我的老家。再準確一點,就是老家樂陵金絲小棗的甜蜜黏稠將我牽回了家。
我轉業時的樂陵縣城,樸實得有些土里土氣的。說具體些,縣城就是四關兩巷子六個村的組合。慢跑一個多小時就能圍著縣城轉一圈。
可是,我就熱戀這種原生態的質地本色,因為我是踩著樂陵的黏土長大的。故此,縣城再不起眼,我都不會嫌棄。我同時深信,樂陵這片土地不會長久落寞。樂陵一定會在棗樹上做文章、謀發展、改面貌。有棗樹支撐著,鄉人的信心是倍增的,有金絲小棗相伴著,棗鄉人的心里是甜蜜的。果不其然,我們樂陵人乘改革開放的東風,行駛上了以金絲小棗為龍頭通往繁榮經濟的快車道。
樂陵發展的速度,生發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樂陵以城區老十字街為軸線,向東向西各延伸了十華里:向東十華里,是主打棗產業,以紅棗興棗城,抓住招商引資,搞好開發旅游。東區片里主要有萬畝棗林游覽園、樂陵金絲小棗博物館、冀魯邊革命紀念園、大小紅棗交易市場、遍地金絲小棗深加工的廠房車間等等。金秋十月,串串金絲小棗掛滿枝頭,萬畝棗林一片火紅。金絲小棗招來了國內外的客商無數,年年簽訂許多收購小棗的合同,棗農眉飛色舞。金絲小棗引來了無數旅游團隊,他們興致勃勃地進行旅游觀光和自行采摘,棗鄉風光無限好。向西十華里,是商業貿易開發區,這西區片的義烏批發大集市,坐落在南方通往京津冀的交通要道旁,生意搞得風生水起,南來北往的客戶絡繹不絕。西區片還有奧林、德百、銀座三個大百貨商場,天天買賣興隆,生意搞得熱火朝天。西區片遍地皆是個體的飯店、酒館、蔬菜、百貨、服務行業、食品加工、維護修理、醫療衛生等門面,真的是紅紅火火,熱鬧非凡。
我守著這座小城,至今已有43年了。這多年間,我很少離開過她。記得出發天數最多的一次,是1986年外出學習了半個月。回城后的當天晚上,我圍著小城轉了兩圈。說心里話,沒別的,就是對家鄉這座城充滿著感情。
這多年間,我看著這座城一天天地發展,一步步地前進。尤其是最近十來年,樂陵城區建設前行的步伐也太大了,酷似正在鍋里蒸著的發面饅頭,眼瞅著變大變胖,香氣氤氳。
2018年,央視財經頻道的《魅力中國城》節目,樂陵就多次出現在上面,更好地展現了樂陵的實力,大力宣傳了樂陵這座美麗的城市。
看一座城市,不僅要看她光鮮華麗的外表,更應著力觀察她的深度內核,這內核就是市民的實惠度和獲得感。
我已經是75歲的老人了,走過的路長,經歷的事多。退休以后,我經常與一些老同事、老戰友、老朋友、老熟人相聚小酌,每逢議論起這個社會和日子,都會情不自禁地豎起拇指,從內心里生出夸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