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為我任課時間最長、使我受教益最多的就是于老師。
??? 于老師是在鬧大水時來我們村任教的。原來的老師因患腿病回了本村的學校,“群學無師”的我們,在去鄰村借讀奔波中盼來了于榮杰老師。
??? 由于時任村支書父親特別 “授權”的緣故,于老師對我的管教很嚴。同樣是違犯課堂紀律,挨上懲罰的“出頭鳥”往往首先是我。什么罰站、“端燈”(擰耳朵)、挨熱煙袋鍋燙等,我都交叉品嘗過。看到老師竟對我這樣的“高干子弟”嚴格紀律,其他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服從管教了。后來我才體會到,于老師當時對我“全天候”式的嚴格要求,實際上是一種被授權后的父愛。
??? 由于缺少教師和教室,在于老師任教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一至四年級、五六十個學生的所有課程全由他一人擔任。早晨除安排四年級做作業外,其它年級全是上朗讀課。我深知自己屬于被重點管理的對象,朗讀課一直是可著嗓子的朗讀背誦,總覺得于老師就在自己的身后監視著。久而久之,無形中使自己養成了愛好朗讀和背誦的習慣。曾記得,一年級課本的32篇短課文,我能用七八口氣背下來。后來的課文像《北京的秋天》、 《再見了親人》等,到現在我還能背得下來。
??? 我不知道于老師是以什么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反正自從跟著他讀書之后,我對學習就有了一種入迷的感覺。在四個年級大復式班的課堂上,我除了完成本年級的學習任務外,連高年級語文的解詞造句的內容,我都能偷偷“旁聽”到基本理解的程度。有一次,一個高年級的同學,被“無可奈何”成語解詞的提問難住了,我就歪著脖子給他“打電話”說:“是一點也沒有辦法的意思……”那位同學答完過關后,當我正處在洋洋得意時,卻受到了于老師“端燈” (揪耳朵)的責罰,自討了個真正意義上的 “無可奈何”。
??? 回想起我對學習感興趣、視學習為享受的經歷,與于老師對我的“另類”鼓勵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時,我父親是村支書,大小隊干部一般社員到我們家 “說事”的人很多。這些人只要見我在場,總是揀著最好聽的話夸獎我。而讓我感興趣的則是 “聽于老師說,這孩子是‘化學腦袋瓜’,連高年級的課他都能聽懂……”。在五十年前,人們對“化學”的理解,就如同現在的 “高科技”、 “尖端”一樣。得到老師在背后這樣的贊賞,使我對讀書學習更是充滿了興趣和信心。
??? 于老師很善于因人施教,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選用不同的啟導方式,就連他接手時高年級中基礎較差的學生,他都通過委任體育委員、勞動委員,定向倡導做好事再重點表揚鼓勵等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對書本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于老師來我們村任教之前,四年級升“完小”(完全小學的簡稱),考試成績是全公社的倒數第一。他接任的第二年,考試成級就達到了中游以上的水平,高我們一年級的同學,考了個全公社的第二。到我們這個年級升學時,則拿了個全公社的第一。當時,我們班共有11個人,其中有4人考進了前10名,我個人在全公社考了個第二名。
??? 只可惜,在我們升級考試的前20幾天,于老師就調離到其它公社的學校。他是否在第一時間得知我們考試的成績,在當時交通、通訊條件的限制下,肯定要延緩好多時日。也許,任教多年的于老師,對所教學生考出好成績已經習以為常,只重視了教學的過程,并沒多么看重最后的考試結果。
??? 四十年過后,聽賣成衣的三姐說,于老師的三兒子在購衣時得知她的籍貫時,提及健在的父親退休后,時常說起我們村干部群眾對他的幫助。于是,已“內退”相對清閑的我,騎車踏上了拜訪恩師的路程……
??? 年近80的于老師,比實際年齡顯得年輕。干凈樸實的束裝,體態、發形和面容,似乎還留有在講臺授課的風度。只是當年揮拳頭打拍子,為我們領唱 “蔣介石,你這個壞東西……”時的英姿,已被歲月風蝕的老態取代。布滿皺紋的笑面告訴我:當年威嚴的恩師,眼下已變得只有對晚輩學子的慈祥。
??? 于老師抓著我的手讓我落座、問及我的經歷和現狀之后,先是對我父母過世表達了哀婉之情。于老師對我說:“你爸爸心田特別好,那年去你們村時,我正處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除了擠挪一些救濟糧、代食品指標接濟我之外,最讓我感動的是,他提議將上年學校師生種下、可收上百斤的麥子的一片‘小荒地’送給了我。使我們家時常斷炊的老小七八口人,吃上了好些天的飽飯。他這樣的恩德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哇……” (上)□山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