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工程進街巷,門前路燈亮堂堂,陰天下雨沒泥漿,溜光!”“村村通電家家亮,家用電器都用上,殺豬宰羊有冰箱,凍上!”近日,在晚霞的映襯下,臨邑縣林子鎮西張村的幾位村民正在排練自編的三句半《美麗鄉村就是好》。“咱編的詞是掏心窩子的實在話,咱村不少村民都寫了三句半和群口快板,來夸夸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張其軍說。
變化源自2017年下半年,西張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有成片的林木資源,是個天然“氧吧”。西張村雖旅游開發較晚,但村“兩委”班子在駐村工作組和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立足本村實際,不斷在經濟轉型上下功夫,引導農民改變經濟增收方式,以基礎設施改善為前提,發展“邊角經濟+ 鄉村旅游”模式, 清理閑散宅基、場院25處,整理出可利用土地64畝,發展“核桃+ 綠豆”、“核桃+ 油葵”果蔬立體種植;清挖坑塘15個、水面40畝,發展旱藕種植,開辦農家樂、采摘園、兒童游樂園等。建設了占地70畝的大型采摘果園一處,種植梨樹、桃樹、蘋果樹、櫻桃樹等2209株,創新采取“親子認領”的方式,越來越多的農民像市民一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此后,西張村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街道鋪裝、村內給排水、喬木類種植、危房改造、墻壁粉刷,還建設了一處文化廣場及休閑長廊,統一購置了垃圾轉運車,并配備了垃圾桶和村級專職保潔員,保證垃圾定點、定時清運。“過去
我很羨慕城里人的生活,可現在覺得住在農村更好。你看這白墻紅瓦整齊的民居、設施齊全的健身廣場,這藍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氣,城里有的咱村也有,城里沒有的咱村還有。”村支書張廣青說。
西張村的變化是林子鎮建設“美麗鄉村”的縮影。去年以來,該鎮借助槐林花海特色小鎮創建和旅游扶貧開發項目的東風,充分發揮境內紅壇寺森林公園、古黃河故道、天齊廟文化遺址等資源優勢,舉辦“賞花采風,品味鄉情”“水果采摘,品嘗鄉果”“農家美食,尋找鄉味”“運動健身,樂享鄉趣”等鄉村體驗活動,連點成線,串珠成鏈,打造出一條集“生態觀光、林間騎行、文化體驗、品位鄉村”于一體的美麗鄉村風景線路,推動多種產業共同發展。
林子鎮黨委書記常波對記者介紹說:林子鎮堅持以“三產融合發展旅游小鎮”為統領,遵循“規劃先行、產業支撐、循序漸進、一村一特”的原則,以基層黨建“七位一體”為抓手,突出鄉村振興先行區建設,點面結合,整體推進,先行區力爭3-5 年初見成效。將省道249線以東、宿田路兩側作為鄉村振興先行區,先行區涉及村莊10個,占地約1萬余畝,劃分為25個板塊,實行差異發展、三產融合,形成四季有景、全民參與的全域旅游格局。目前,已形成森林
公園、玫瑰產業園、果蔬采摘園、苗木基地等9個板塊,正在規劃建設紅色教育拓展培訓基地、植物園、生態公園木屋民宿、小龐鄉村記憶館、孔家儒風培訓等5 個板塊。
與此同時,林子鎮還全面推進文化建設,邀請來自山東師范大學齊魯畫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專業畫家,設計并繪制了水墨、剪紙等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內容涵蓋生態文明、傳統美德、文化積淀、孝親文化、核心價值觀5個主題,覆蓋墻面400余平方米,既強化了對村民的教育引導,又展示了鄉村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