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1月開始,我縣每周都會有鎮街社區廣場惠民文藝演出。元旦前,全縣190個社區將遍演至少1場。“村里好多年不鬧文藝了,冬天農閑只能在家里看電視。現在村里建起文體廣場,搭起了戲臺,村民自娛自樂,隔三差五還能看戲,生活豐富多了! ”12月7日,理合務鎮林寨村村民林佃臣說。
??? 以往,我縣的文化建設一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節拍,群眾文化活動熱不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人才、無場所。
??? “近年來,我縣結合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形勢,為文化建設挖人才、排節目、建場所。”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馬桂芳說。
??? 熱心人唱主角,專業培訓做保障。針對文化活動“人散線斷網破”的實際情況,我縣把那些熱心文化事業和有藝術專長的退休教師、鄉村文藝愛好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大學生村官等170多名文藝能手組織起來,積極投身到全縣文化活動中來。由縣文體廣新局牽頭,吸收了原縣“一勾勾”劇團的演員、師范學校及各中小學校的藝術課教師等70多名專業文藝工作者,分別成立了戲劇、音樂、書法、美術、舞蹈等12個文藝創作中心,掛包基層社區,體驗百姓生活,創編精品力作,并對全縣文藝能手進行分類指導,排演文藝節目。通過“挖人、接線、織網”,全縣共組建了有1.2萬人參與的430支文藝演出團隊,確保了全縣城鄉社區常年都有文藝演出。
??? 傳統節目注入新內涵,文化陣地星火燎原。2014年春節,我縣戲劇創作中心吸收60余名“發燒友”,重新編排演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勾勾”劇《墻頭記》、《姊妹易嫁》全本大戲,又新創排《王小趕腳兒》、《春滿神州》等170多段傳統折子戲和現代戲曲曲目。臨盤街道、德平鎮排演的《九龍鬧春》、《德平鞅歌》等群眾文藝節目,多次榮獲全市匯演一等獎。今年以來,我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市縣部門駐村工作組、駐臨單位和骨干企業結對幫扶,村級組織遵照民主決策程序,利用部分集體經濟積累,推進以社區村居小廣場為主的文體活動場所建設。“建陣地不占新地皮”,我縣挖潛利用鄉村小學搬遷合并、打麥場騰退、土小企業淘汰、兩區同建整理出的閑置地帶,至10月底,已建成文體活動廣場640處,在建10處,占總建設任務的84.5%,年內將實現全覆蓋。
??? “這些小廣場融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四德榜、移風易俗、家風家訓及最美家庭全家福等道德建設元素,集休閑健身娛樂、文化道德傳播、特色活動展示于一體,為推動鄉村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縣委副書記、縣長林春元說。(陳金山 任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