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鑫 張大偉 董克禮
8月25日,由王廟鎮源通蓮藕種植合作社建設的南美白對蝦溫室連棟大棚投入使用,預計每個養殖周期可收獲對蝦10萬公斤,可帶動30多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平原縣有省定貧困戶1742個、貧困人口3632人,縣里為貧困群眾量身制定了11類161個扶貧產業項目,為貧困戶持續增收提供了保障。平原縣縣長王洪霞認為:“備足‘扶貧柴’,燒熱‘扶貧鍋’,貧困戶才能吃得飽、住得暖。只有柴不斷,鍋才不會涼,貧困戶才能不返貧。”
430個貧困戶掙上“陽光錢”
8月29日,走進前曹鎮張達子廟村級活動場所,屋頂上一組太陽能光伏板格外醒目。“一天能發20多度電,按照每度0.98元來算,一天坐著就能掙20來塊錢。 ”看著電表上跳動的數字,張達子廟村貧困戶盆雙群的心里美滋滋的。盆雙群今年59歲,丈夫罹患胃癌離世后,欠下5萬余元的外債,患有心臟病的她,生活來源全部寄托在二畝農田上。今年初,村支書為她帶來了好消息:鎮上將專門為她安裝一套太陽能發電設備,坐在家里就能掙錢。
今年6月18日,張達子廟村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沒花一分錢,盆雙群成為平原縣首批光伏扶貧的受益者。
眼下,在平原縣像盆雙群一樣“坐著就能掙錢”的貧困戶有430戶1052人。截至目前,平原縣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在4個鄉鎮57個扶貧重點村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平均每個村莊年可增收8000多元,直接用于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脫貧。
將57個村級活動場所建成“光伏脫貧基地”,平原縣有自己的考慮。平原縣委常委、副縣長、扶貧辦主任劉輝介紹說:“光伏扶貧項目一塊板能用25年,但大部分貧困戶屋頂不適合安裝固定支架。同時,建在村集體房產上,也方便實施貧困戶退出機制,實現幫扶一批、脫貧一批。 ”今年,平原縣將發展光伏發電項目6000多平方米,預計產生123萬元效益。
啟示一:在平原縣扶貧部門的調查統計中,全縣貧困人口無勞動能力的占70%,因病因殘致貧的占57.3%。如何讓占比較大的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平原縣在61.6%的貧困村實施了光伏扶貧項目,既解決了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增收難題,又增加了村集體收益,保證了扶貧資金的保值增值,實現了多贏。
161個扶貧項目為貧困戶“撐腰”
近日,恩城鎮總投資772萬元、占地258畝的蔬菜扶貧產業園在小洞村開工建設。小洞村是恩城鎮傳統的蔬菜種植村,和該村一同建大棚的都是它周邊的“窮哥們”。“按照上級政策,全鎮16個貧困村爭取扶貧資金190萬元。這些錢平均分,省時省力,但對扶貧工作來說是不負責任。縣里在制定扶貧方案時就確立了產業扶貧的思路,打造扶貧產業,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恩城鎮副鎮長張長嶺說。
在征求村民意見建議、綜合考慮村莊實際的基礎上,恩城鎮整合韓莊村、大董村等13個貧困村省級財政專項資金130萬元,整合東于村、小北關、劉莊村市級財政專項資金60萬元,自籌資金480萬元,建設了小洞村蔬菜扶貧產業園。
扶貧產業園建好了,如何讓貧困戶受益?恩城鎮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方案。基地輻射的279戶、671名貧困人口,被分為兩類: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按入股分紅的方式保證增收脫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保證入股分紅的基礎上,通過務工獲取報酬,并免費學習種植技術。
無獨有偶,前曹鎮也整合17個貧困村扶貧資金200萬元,并自籌資金560萬元,實施了占地300畝的蔬菜大棚項目,建設蔬菜大棚60個,年可收益330萬元,直接帶動43戶、94人脫貧。
設施蔬菜扶貧是平原縣產業扶貧措施之一。今年以來,平原縣鄉兩級政府將產業扶貧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實施了蔬菜扶貧、種養扶貧、光伏扶貧、企業扶貧等11類161個項目。
啟示二:全面脫貧的過程,也是一方經濟大發展的過程。王洪霞認為,全縣1742個貧困戶,縣財政完全有能力全部兜底,但送吃送喝不如送項目,給錢給物不如給門路。通過扶貧資金注入,將扶貧項目打造成扶貧產業,實現扶貧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目前銀行一般性商業貸款和支農貸款利率是八厘左右,扶貧項目貸款執行五厘,政府再貼息三厘,這樣極大地調動了產業能人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政府拿出部分扶貧資金用作風險抵押金,能撬動15倍的貸款規模。扶貧項目拿到低息貸款,銀行完成信貸投放,扶貧資金在銀行、項目和貧困戶間滾動,變成了扶貧基金,實現了三贏。 ”在確立產業扶貧的思路后,平原縣扶貧辦副主任王平分析說。
平原縣扶貧辦積極與縣農商行、農行、農發行、郵儲銀行聯系,介紹金融扶貧的優勢。“比如我們的有機韭菜項目,首農集團盯著在地頭收購,每畝地每年最低6000元的收益。扶貧項目風險低收益穩定,銀行貸款享受貼息優惠,政府擔保公司為扶貧項目擔保,銀行就樂意為扶貧項目‘輸血’。 ”王平說。
平原縣扶貧辦的金融扶貧方案一經拿出,立刻得到了各大金融機構的認可。該縣與農商行洽談,按照上級有關政策,推出了“富民農戶貸”“富民生產貸”兩種產品。其中,“富民農戶貸”為貧困戶個人提供貸款支持,向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發放5萬元以下全額貼息貸款;“富民生產貸”向各類經營主體發放,按每帶動1名農村貧困人口給予5萬元優惠利率貸款,前提是必須與貧困人口簽訂長期勞動合同、勞務合同或帶動脫貧協議。“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帶動脫貧協議,相當于一個對賭協議,只有貧困戶達到合同的收入,各類經營主體才能享受政策貸款貼息優惠,這樣能保證貧困人口穩定就業、穩定增收,扶貧產業持續壯大、持續發展。 ”王平說。
通過金融杠桿,平原縣財政投入風險抵押金800多萬元,撬動了約1.2億元的銀行資本。有了資金作保障,該縣今年新增的41個扶貧項目全面實施。三唐、腰站、前曹等鄉鎮按無勞動能力人口分布情況,在貧困人口聚集村莊實施光伏扶貧項目;王杲鋪鎮利用扶貧基金,做大設施蔬菜等傳統優勢產業,新上1500畝大棚黃瓜;王廟鎮利用扶貧基金,發展了康信牧業、永昊蛋雞、堤下水產養殖3處特色養殖項目。
啟示三:政府貼息、政策貼心,讓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扶貧效應。政府扶貧和群眾脫貧的難點都在“缺錢”上,從扶貧攻堅一開始就樹立了“大扶貧”觀念,而不是就貧困戶脫貧而講脫貧。通過創造“政府融資公司擔保+財政貼息+能人創業+貧困戶參與獲利”這種全新的扶貧開發新模式,政府扶貧有了新載體、銀行業務拓展有了新平臺、群眾增收有了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