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朱代軍 王志冕 通訊員 王玉磊)騎車15分鐘到單位,在企業打工每月拿3500元工資;老家8畝耕地流轉出去,每年再拿8000元流轉金,這是武城縣城金馬小區居民郭子偉的生活狀態。雖然已在縣城生活3年,但一家人的戶口卻始終沒有“進城”。郭子偉有一個擔心:一旦把戶口落到縣城,家里的土地和老宅就都得被政府收回。
郭子偉的心結并非個例。在當前農村,不少農民一方面有進城的意愿和條件,另一方面也有對土地權益歸屬的擔憂。如何既保障進城農民的“權”,又能維護他們的“利”?武城的做法是,發放“進城證”,讓農民帶著原來的各項權利變市民。
2014年8月,全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全體會議,將武城列為全省唯一的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縣,要求利用3年時間,重點破解大城市集聚吸納轉移人口的“獨角戲”問題、政策導向和農民意愿“兩張皮”問題、城中村、城邊村居民“半市民化”問題和兩區同建就業支撐“跟不上”問題。武城結合當地實際,去年6月在全國率先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制度??h里為進城落戶農民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書》,由村、鎮、縣三級登記在冊,永久保存,承認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保障他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以及這“大三權”的合法繼承權不變。
“凡持有《備案證書》的進城農民日后仍可把戶口遷回農村,縣里為進城農民開了一條‘離得開、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的自由通道?!蔽涑寝r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主任趙淑莉說。
農民帶著“大三權”進了城,空出來的老宅怎么辦?對此,武城在兩區同建的基礎上因地因村制宜,開展“美麗鄉村·空心村整治”工作,騰空土地,盤活閑置資源,讓村民集中居住??招拇逭?,讓有限的資金集中到了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上。在李家戶鎮黨莊村,不少農民在縣城買了房?,F在,村里整合閑置資源,把資金投入主干街道、大小胡同硬化上,村里的公共設施也配備齊全。
聽說帶著轉移備案證進城落戶后也能留住老家的權益,前不久,郭子偉終于放心地將戶口遷到了縣城。
“農民進城是一種用‘腳’投票的過程,必須始終堅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讓群眾當主人、做主導,就地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才能水到渠成。 ”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說。
如今,武城首創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制度被寫入山東省《關于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施意見》。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經驗也被寫入市黨代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將在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