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潘曉泉
今后,品德好壞與否將是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首要標準;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再是職稱申報評審的必備條件;對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具備條件的設區的市,可向縣(市、區)和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下放中、初級評審權。19日,記者從人社部門獲悉,我省《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在職稱評價標準、職稱評價機制等方面大動作不斷,以促進職稱評審與人才培養使用結合。
職稱評價標準》》
以德為先:把品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首位,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行。用人單位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民意調查等方式,全面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操守和從業行為。健全誠信承諾和失信懲罰機制,倡導誠實守信和敬業精神,對違法違紀、學術造假等品德不端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
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再將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職稱申報評審的必備條件。
學歷:科學設置學歷、專業等評審條件,對于參加工作后取得的非全日制學歷,不再限定年限要求。
論文:合理設置和使用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系列,論文、科研成果不作為必備條件;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歷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實施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科研成果、論文、創作作品質量,淡化數量要求。
突出實績:注重考核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增加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標準制定、決策咨詢、公共服務等評價指標的權重,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比如:
教育教學人才評價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評價的核心,建立以師德素養、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主的教師職稱評價體系;
醫療衛生人才評價要合理確定不同機構、專業和崗位的評價重點,建立涵蓋臨床實踐、科研帶教、公共衛生服務等要素的職稱評價體系;
工程技術人才評價重點評價提高工程質量、推動技術創新、解決技術難題、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的貢獻,建立符合生產實踐的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體系;
文化藝術人才評價重點評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和推廣齊魯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貢獻。
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對貢獻突出業績顯著的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
職稱評價機制》》
□下放評審權限:
推動醫院、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鼓勵事業單位以崗位管理為基礎探索自主評審,與人事管理、績效分配制度相銜接,促進單位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設區的市或社會組織,實行備案管理。具備條件的設區的市,可向縣(市、區)和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下放中、初級評審權。
□拓寬范圍: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與公立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享有同等的職稱申報評審待遇。技工院校全日制畢業生,可參加職稱評審。公務員(含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不得參加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
□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在鄉鎮單位(不含城區街道辦事處和派出機構)專業技術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醫療衛生專業除外)申報職稱,可不受所學專業限制;評審時,側重考察實際工作業績。非鄉鎮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交流聘用到鄉鎮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在現崗位工作1年以上,經考核符合條件的,可不受任職年限和職務級別的限制,申報相應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