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志強本報通訊員李翔宇
“如果一直做配套, 2017年我們公司的銷售收入不是1個億,而會是3個億。但如果我們不轉型做風能整機的話,我們公司也不會和日本企業簽訂單筆3.5億元人民幣的合同。”4月16日,山東華業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翟樹興說,舍棄原來的大蛋糕,他看中的是風能的更長久發展。
3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 國內唯一獲歐洲認證
坐落于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都路的華業電氣,為我區新能源產業發展添上濃重一筆。
翟樹興名下有兩家主打公司,一家是山東華業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家是山東華業電氣有限公司。
兩家公司都有一個特點——新,前者是新材料,后者是新能源。
成立于2006年的山東華業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風力發電機艙罩及葉片、碳纖維床板、軌道車輛內飾、體育健身器材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不斷科技創新,已開創復合材料新時代。新材料結合新能源的“共享型新能源房車”“共享型新能源健身艙”,在資本注入的同時將迎來迅速發展。
2010年,山東華業風能有限公司更名為山東華業電氣有限公司,致力于100千瓦至500千瓦中型風力發電機和分布式多能互補微電網的研發和制造,華業電氣系列風力發電機已取得IEC、 TUV、GB認證,產品銷往歐洲、北美、亞洲并穩定運行多年。在國內, 300千瓦級別的風能發電產業中,山東華業電氣是國內唯一取得歐洲認證的企業。
今年春節后,每個月日本企業都會過來人與華業電氣商談合作事宜。“春節前,我們在日本東京參加行業展會,我們的風電機組因為通過歐洲認證,技術較為先進,吸引了日本企業的關注,日前,與日本一家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簽訂單筆訂單——3年交付3.5億人民幣的產品。”翟樹興說。
引人才、重科技 轉型升級分風能蛋糕
2009年,看好風能的未來,翟樹興決定轉型,從風能配件轉為風能整機。
彼時,企業發展勁頭正猛,改做整機,既要舍棄每年豐厚的大利潤,還要不斷投資、科技創新,而且收益期也較長。“做風機配件利潤豐厚,但是,比拼的是成本,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如果企業要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就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還要符合趨勢,站在風口,才能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風能整機不是零配件的簡單組裝,而是有著極高的技術要求。翟樹興總結了主要有三條,一是機械制造,二是電氣制造,三是核心軟件,“前兩個方面還有一些基礎,但是在軟件方面,我們連這樣的人才也沒有。”
他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引進人才在北京做研發,持續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技術開發,與中科院電工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同時購買德國西門子等公司的技術。
慢慢地,躺在賬戶中的幾千萬元存款變成了貸款。但這些在外人眼中看來快要破產的困難,都沒有動搖翟樹興轉型的決心。
如今,公司終于在2018年春天迎來了春天,華業目前集聚了一批行業最優秀的善經營、懂管理、有專業知識、不斷追求卓越的高級人才。
不斷堅持技術創新,公司每年將投入銷售利潤的25%以上的資金作為研發經費,并采用符合國際最新標準要求的研發管理模式,從新品研發到產品上市實行全過程的項目管理。通過全方位最新技術的專業培訓,與國內外著名新能源和新材料廠家合作進行關鍵技術的國際交流,以及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公司鑄造了一支素質高、經驗豐富、有極強協調精神的專業技術隊伍。
強化產品質量 搶占更多國外市場
“東部城區開發建設已經啟動,借助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風能大有作為。”翟樹興信心滿滿。
風能是因空氣流做功而提供給人類的一種可利用的能量。空氣流速越高,動能越大。人們可以用風車把風的動能轉化為旋轉的動作去推動發電機,以產生電力,方法是通過傳動軸,將轉子(由以空氣動力推動的扇葉組成)的旋轉動力傳送至發電機。“從目前的技術成熟度和經濟可行性來看,風能最具競爭力。從中期來看,全球風能產業的前景相當樂觀,各國政府不斷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鼓勵政策,將為該產業未來幾年的迅速發展提供巨大動力。”山東華業電氣市場部經理薛建成說。
華業電氣HRE系列風力發電機已取得CE設計認證,公司與國內外整機設計機構及廠家展開合作,機組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英國、加拿大、意大利等歐美國家100多臺套,并已穩定運行多年。在多能互補及微電網方面,公司風、光、儲能技術已經完成十幾個示范項目,從渤海膠東半島到黃海蘇北再到東海的南麂島,一直到祖國的南海三沙趙述島,已經遍布華業風電的足跡。“從提供風力發電整機到微電網再到海水淡化,我們的發展空間更大。 ”“今后我們將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從研制到工程化設計,從批量生產到過程控制,從來料檢驗到最終產品出廠,每一套工序都建立了嚴格、完整、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客戶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產品。同時,加大科技創新,搶占國外市場。”翟樹興說,未來幾年,公司將致力于多能互補、微電網、海洋潮流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領域,力爭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的標桿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