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為新加入的志愿者發放“愛心護照”
4月15日,在夏津縣蘇留莊鎮槐林廣場,夏津縣愛心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為周邊的村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作為這次“藝暖人心”——文藝下鄉公益演出的后臺服務人員,程洋一直在現場忙前忙后。活動結束后,協會相關負責人在他持有的“愛心護照”上記錄下了4小時服務時長。“手持這樣一個紅本本,不僅能亮明身份,還能體現所從事的志愿服務,這讓我們打心底有種歸屬感和榮譽感。 ”程洋告訴記者。
2017年5月,在共青團夏津縣委的主導下,幾名社會上熱心公益的年輕人發起成立了夏津縣愛心青年志愿者協會。協會成立后,吸引了社會上許多熱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參與,他們圍繞縣里的各種活動,開展椹果節旅游指引服務,走訪貧困失獨老人,幫扶貧孤兒童……成了當地一支較為活躍的志愿團體。
但隨著協會逐步壯大、活動的陸續開展,問題也漸漸顯露:如何暢通與志愿者聯系交流的渠道?如何規范志愿服務參與認證?如何保障組織工作規范有序?“平時聯絡就是通過微信群,有時候活動組織起來成員的參與情況很難全面掌握,有些志愿者慢慢脫離了組織。 ”協會會長莊起志有些苦惱。團縣委負責志愿服務工作的張越幫忙想了個辦法:“我們可以給每一位志愿者發一本‘愛心護照’,類似于黨員證,上面不僅登記上個人的信息而且記錄服務情況,實現規范化管理。 ”
今年初,團縣委、縣愛心青年志愿者協會共同為協會青年志愿者頒發了“愛心護照”,志愿者每次參加完志愿服務活動,由協會專人負責在“愛心護照”上填寫活動概況,并蓋上服務時長證明的專用章。同時還建起了大愛山東行網絡平臺,每次組織活動都在平臺上發布信息,方便成員及時查看。
“自打有了‘愛心護照’,我們的成員增加不少,還有了許多‘學生粉’。 ”協會理事王強介紹說,現在很多大學都有社會實踐課程,志愿服務也是考查的一部分內容,有了服務時長的證明能夠加分,“志愿者將來有需要時,憑記錄的服務時長還可以享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務。 ”
截至目前,協會共發放“愛心護照”600余本,累計組織青年志愿者4000余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服務總時長近萬小時。志愿服務涵蓋公益演出下鄉、舊衣物捐贈、為貧困老人義診、公益講座進校園等10個服務領域。
“我們計劃將這個做法從協會進一步擴大,給全縣的青年志愿者都發放‘愛心護照’,充分調動大家對志愿服務的參與熱情,也使志愿服務更加規范化、常態化。 ”團縣委書記周鵬表示。
□本報記者尹曉燕本報通訊員鄧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