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從村里忙完蝦池的維護工作趕到鄉里,雖然飯菜又涼了,但想想這一年多來,村里路通了、燈亮了、環境好了,貧困戶脫貧了,我心里感到很幸福。
去年3月31日,我來到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擔任第一書記,半個月的時間,我走遍村里每家每戶,完成調查問卷150份,開了3次黨員和村民代表座談會,摸清了村情。張店村是個農業村,全村355戶共1244人,其中貧困戶45戶共95人。全村有黨員19人,其中60歲以上的占63%。村干部7名,支部委員5名,平均年齡62歲,結構老齡化嚴重。
南美白對蝦
在一次召開村黨員會后,我與大家談起村里土地狀況時,有人提起村西有15畝廢棄坑塘一直閑置。我問為什么不搞水產養殖呢?回答說,沒想過,再說也沒錢沒經驗呀!
經過研究,我們決定從坑塘入手。扶貧不等人,我立即去實地調查并聯系相關專業人員,確立了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資金方面,經協調,我們德州市城管執法局大力支持,先期投入22萬扶持資金,又爭取政府政策扶貧資金75萬元。動員方面,同年4月24日,在村里召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討論會上,27名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全票表決通過。第二天,3輛大型機械設備開到坑塘現場,在近2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和村干部天天守在工地,雖然曬黑了,消瘦了,但看到4座高位蝦池建成了,我很有成就感。
去年7月7日,我們與孟氏漁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養殖合同,10萬尾南美白對蝦苗被送到村里,鄉親們那個高興喲,呼啦都圍了過來。當年南美白對蝦收益4萬余元,貧困戶戶均分紅450余元。看著貧困戶領錢時的高興勁兒,我的心里也非常激動。
邊角經濟
發展才是硬道理,在張店村的日子里,我苦苦思索:“張店村的出路,除了南美白對蝦,還能發展什么? ”
在走訪中,我發現村內雖無集體經濟收入,但閑置的宅基地、閑散地多。“能不能把房前屋后、大路兩旁那些閑散地利用起來呢? ”翻來覆去想了一夜,第二天,我主持召開了黨員和群眾代表會,共同商量這個事,想出了村委會統一買苗、栽植、銷售,土地所有方負責日常管護,賣了苗木以后五五分成的“邊角經濟”新模式。我們從閑散地、閑置宅基地等邊角地擠出空間,整理出8畝土地,投入5萬元,種植了1500棵白蠟綠化樹,預計每棵苗木年增值30元左右。通過這條路子開拓了張店村除養蝦池以外另一條能夠持續“造血”的產業,也確保村集體擁有了保持長效收益的資金儲備。
幸福的事兒
當第一書記的這段日子里,遇到過很多憂心的事,但每解決一件,都會讓我感覺幸福滿滿。
在我來駐村之前,村委會辦公場所簡陋,村內路燈是桿損燈壞;路旁的綠化參差不齊,缺苗少樹;通往田間的生產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次黨員會上,72歲的老黨員張明河道出全村人的心聲:修路、安路燈、搞綠化。
“當第一書記的職責,就是要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最憂心的問題。 ”這副擔子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因此,修好生產路、進行路燈改造、搞好綠化美化、疏通排水通道、優化辦公環境成為我決心盡快辦好的頭幾件事。
去年8月,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村外300多米的生產路進行了硬化;去年12月,我協調國家電網樂陵供電公司完成了村內的線路改造,并爭取我們單位支持10萬元,安裝了71盞節能路燈,今年1月23日,張店村的路燈亮了,返鄉過春節的村民看到村里的變化,紛紛給我發來祝福和贊美短信,家人也為我的付出點贊。
今年3月,我又爭取單位扶持資金1萬元,把村委會辦公場所修葺一新,建成張店村“四點半學校”。同時,實施了村莊綠化美化,目前,村內已補植綠化苗木330株。當前我和村民正忙著排水工程前期準備工作,雖然又一個多月沒回家了,但我每天都沉浸在忙碌和幸福中。
□口述 德州市城管執法局派駐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第一書記楊志勇 整理 賈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