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付軍(中)在項目建設現場察看
最近一段時間,德州富路集團董事長陸付軍特別忙,剛與上海的服務機構簽訂完合作協議,又到廣州等地進行市場考察。“最近麗馳汽車獲得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生產資質,這意味著我們有了‘準生證’和‘通行證’,企業從‘游擊隊’變成‘正規軍’,我可要抓住機遇加速發展。 ”陸付軍說。
2011年,富路集團投資建設山東麗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新能源低速四輪電動車。自成立伊始,陸付軍便決定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通過幾年的堅守和努力,麗馳公司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公司控股企業,多項技術填補行業空白,去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23億元,“麗馳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業內知名品牌。
摒棄“拿來主義”,以核心技術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它平衡了燃油車及電動車的優缺點,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降低了燃油消耗率。用戶最大的體驗是:省錢、省心、效率高。 ”7月2日,當走進山東元齊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時,技術工人正對即將銷往江蘇的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進行質量檢測。談及新產品性能,公司副總經理邢愛彬高興不已。
續駛里程短、電池壽命短、充電困難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大難題,雖然業內同行多年來一直不懈努力但收獲甚微。自主研發將投入大筆資金且收益是未知數,購買較為先進的動力系統進行組裝不僅附加值低還被上游企業牽著鼻子走,在麗馳公司成立之初,陸付軍也曾為此懊惱不已。經認真思索,他意識到必須摒棄“拿來主義”,以核心技術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2016年5月,富路集團成立元齊新動力公司,為電動汽車研發、設計、生產智能混合動力系統集成、鉛酸電池管理系統集成等核心部件。經過近2年的努力,自主研發的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改變了低速電動車電池使用壽命短等業內難題,結束了鉛酸電池沒有管理系統的歷史,還具有節能、靜音等優點,開啟了新能源低速電動四輪車混動新時代。目前,麗馳公司成為行業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量超過2萬套電動車混動系統的企業。
通過近兩年的研發,集團已開發出保姆式電池管家、智能互聯系統、混合動力系統等5大核心系統。一款款新產品的問世,讓麗馳新能源汽車一次次贏得市場話語權。
今年,富路集團又投資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研發實驗中心,建成后可完成100多個項目的檢測,將進一步夯實麗馳公司在業內的地位。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以開放心態謀求合作互利共贏
2015年7月14日,A股上市公司隆鑫通用向麗馳公司注資3.78億元,占據其51%的股份,整合優質資源,共同拓展市場。“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有高效整合各類優質資源,才能推動企業長足發展。”當記者問及為什么要拿出這么多股份進行合作并放棄絕對控股權時,陸付軍如是說。
麗馳公司成立之初,也曾飽受資金困擾。為占據更大市場份額,實現快速發展,麗馳公司決定與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資合作。通過隆鑫通用注資,不僅讓企業獲得充足的資本活水,通過高端前沿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引進,有效促進了麗馳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去年7月,隆鑫通用決定將旗下的“瀛川”牌專用汽車整車生產資質轉讓給麗馳公司。麗馳公司將九衡抗衰減BMS電池管理系統、智能三核混動系統、智能充電曲線等三大核心技術應用在專用汽車整車研發生產上,讓高品質產品引領行業發展。
合作帶來共贏。跳出原有“一畝三分地”,麗馳公司贏得更大的市場,走出一條轉型升級新路子。2015年11月,麗馳公司又與北汽集團云南瑞麗汽車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行產品轉型升級,推出智能電動汽車和數個關鍵技術系統;與全球第四大發動機設計公司——韓國藍星集團合作,合作生產發動機及其電噴系統ECU,進一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
發揮平臺效應、對接優質資源,以大視野布局大市場
日前,麗馳公司與什馬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什馬金融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領域的消費金融公司。根據協議,麗馳公司將借助什馬金融2000多個銷售渠道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屆時年銷售收入將增長50%以上。同時,借助平臺進行融資服務,為企業籌集更多發展資金。另外,與上海智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通過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打通快遞行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陸付軍表示,未來不再有公司,只有平臺。在平臺時代,支撐企業發展不是擁有多少資源,而是可以支配多少資源。根據未來平臺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效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他決定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和研發,并以此為最具優勢的資源開展戰略合作,通過平臺讓企業實現新的跨越。
陸付軍坦言,打敗自己的不是對手,顛覆自己的不是同行,甩掉自己的不是時代,而是自己的傳統思維和相對落后的觀念。目前,富路集團再投資20億元,在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實驗中心、對原有生產線進行升級的同時,上馬5萬臺商用新能源整車生產項目,屆時將年新增銷售收入30億元。他表示,在做好主導產業的同時,將深入把握發展趨勢、主動迎合市場變化,與更多新型平臺進行全面合作,以大視野布局大市場。
□本報記者張志寧本報通訊員楊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