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位一體”誠信機制 全面提升德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
——推進聯合獎懲建設誠信德州
□本報記者李藝本報通訊員史磊馮劍平
8月23日,記者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了解到,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二期進入攻堅階段,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完善平臺功能,更新網站設置,完善信用檔案。“我們將以全國信用示范城市驗收為契機,建立以政務誠信為先導、商務誠信為重點、社會誠信為基礎、司法公信為保障的‘四位一體’誠信體系,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將‘誠信’打造成德州最靚麗的名片。 ”市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2015年12月,我市啟動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并于2016年4月獲批成為國家第二批32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創建單位之一。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我市積極探索,搶抓有利時機、積極籌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共享工商、人社、民政、衛計委、教育局等主要信源單位基礎信息5000余萬條,并為全市法人、非企業法人以及教師、醫生、失信被執行人等重點人群建立信用檔案。
多方聯動合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在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下,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緊密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市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我市成立由46個市直部門組成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專門負責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各縣市區也積極探索,針對實際情況先行先試,寧津縣以“大數據”為基礎搭建信用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管理誠信主體基礎信息、錄入失信或受獎勵信息、自動生成成績和等級以及社會查詢4項功能,科學運用信用評級,以“嚴獎懲”為抓手召開守信行為表彰大會,使信用等級真正成為日常行為的“導向標”。
在制度建設方面,出臺了《德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德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關于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實施意見》《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性文件,為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同時,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多平臺、全方位做好誠信宣傳工作,積極營造濃厚氛圍。
數據共享構筑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能夠打破信息分割,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格局,倒逼個人及企業規范其行為。建立數據互通的信用體系,對于優化投資環境,增強我市經濟發展軟實力,實施協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市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市聯席會議辦公室不斷創新發展,為打破信用數據互通共享壁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開通了“信用德州”網站,為政府機關、企業、個人提供信用政策學習、信用信息查詢和監督的一體化平臺,切實解決信用信息的不對稱和“信息孤島”問題。依托市級政務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搭建了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為信息歸集、部門數據交換、省市數據同步共享、信用信息查詢提供平臺支撐。開發完成“德州市雙公示信息報送、公示系統”,市、縣兩級政府官網,“信用德州”均開設“雙公示”專欄。目前,我市報送的“雙公示”信息已達35余萬條,獲得省聯席會議通報表揚。在信用代碼轉換方面,我市工商、民政、編辦等主要信源單位已全部完成社會信用代碼轉換。
獎懲并舉營造良好社會信用環境
講誠信、重信譽是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為了體現對守信與失信的獎懲,我市按照“制度先行、市縣一體、成熟一個落地一個”的工作思路,穩步推進信用聯合獎懲工作。今年4月,印發了《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為全市范圍內開展聯合獎懲提供指導,待信用聯合獎懲系統開發完成,將為各單位提供信用網站、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信用聯合獎懲系統3種查詢方式,主動為政務管理提供信用查詢。我市還探索建立了信用修復機制,對已履行法定義務且不屬于嚴重失信的失信主體提供信用修復,目前已為滿足條件的失信主體完成信用修復100余次。
把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定期發布聯合獎懲應用簡報,逐步形成“逢辦必查、逢報必查、應查盡查”的應用格局。對于失信的單位(企業)及個人,市聯席會議辦公室與相關部門緊密聯動“攥成拳”,堅決懲戒“不手軟”。市房管中心制定房產中介黑名單,對未取得預售證提前售樓、倒賣預售號等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市金融辦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和惡意逃廢金融債務集中行動,對惡意事件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對存在非法集資和逃廢債風險的企業進行公示預警。
信用德州大數據
信用檔案
為全市62萬余名法人(包含個體工商戶)、1000余名非企業法人及72712名教師、13020名醫生、20041名失信被執行人等重點人群建立信用檔案
懲戒對象信息
將387441例失信被執行人,1354例嚴重違法失信企業,7118家重大稅收違法企業、274家安全生產失信主體等列入懲戒對象
聯合獎懲實施信息
在我市范圍內累計限制高消費11763人次,限制出境65人次,限制擔任企業董監高3534人次,限制爭取國家資金23人次,限制參與公共資源交易和執業63人次,拒絕發放貸款263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