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破房廢屋多,既影響村容又浪費資源。現在各村都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我們村沒產業沒資源沒特色,要想富就得從土地上下功夫。 ”8月23日,看著一座座拆除的破舊房屋、一塊塊整平的土地,臨邑縣孟寺鎮后胡村黨支部書記劉金梅信心十足地說。
為保證村級集體經濟多方位、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孟寺鎮全鎮聯動、系統推進,結合村莊實際,通過喚醒沉睡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實施聯建抱團等途徑,向土地要效益,讓農村經濟“活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全方位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
喚醒沉睡資源
閑散土地“生金”
寸土寸金,地是老根。孟寺鎮大多數村莊一沒產業、二沒資源,想謀求發展,就得在土地上做文章。
該鎮后胡村共有村民47戶182人,村莊面積84.33畝,而實際居住面積僅28畝。大量閑置的土地、宅基讓新上任的黨支部書記劉金梅看到了機遇。說干就干,僅用時57天,后胡村拆除廢棄房屋32座,整平閑置土地62畝。經全體黨員群眾商議,這些土地計劃種植國槐、木槿、白蠟、速生楊等綠化苗木7000余棵,預計收入29萬元。
該鎮鄭家村的閑散宅基少,村“兩委”就從澇洼地里下功夫,該村將村南多年廢棄的2.7畝坑塘重新開挖,混養草魚、鯉魚、鰱魚等多個魚種,投放魚苗500斤,預計年可產魚6000斤左右,集體收入約3.6萬元。
發展特色產業
種植效益倍增
幾場大雨過后,蔣家村的丹參苗更顯生機勃勃。8月28日,孟寺鎮蔣家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在“一畝田”農產品銷售APP上及時發布了丹參種苗上市信息:我合作社育有千畝紫花丹參苗,現對外出售,價格優惠。
今年,蔣家村整理出集體土地170余畝開展丹參種植,與蒙陰縣久康中藥材種植技術推廣中心簽訂供貨收購協議,中心提供“訂單式”服務,由推廣中心提供供種、施肥、病蟲害防治、回收等服務,每畝丹參可實現凈收益約4000至6000元,是傳統糧食作物的6至9倍。在蔣家村的帶動下,孟寺鎮東張、老聶、前胡、南李等22個村莊也選擇了效益高、易管理的丹參種植,流轉土地1000余畝,計劃于今年9月中旬開始種植。此外,該鎮周家村種植金銀花、耿辛村發展“蜜桃+花生”套種等,亦提高了土地效益,助推村集體增收。
目前,該鎮32個村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特色農業”,改變了農民單一種植的現狀,增加了集體收益,降低了產業風險。
項目聯合抱團致富
規模經營增效
“我們3個村的黨支部合作,領辦創辦了合作社,整理出邊邊角角的土地13畝,這些土地歸集體所有,作為股份參與合作社經營。再加上與農業服務公司合作,服務差價又為集體增加了一塊收入,效益很可觀。 ”8月22日,孟寺鎮前劉村黨支部書記劉濤介紹說。據了解,該鎮前劉、后劉、于家村黨支部聯合領辦創辦了臨邑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由合作社統一供種、耕作、施肥等,推動了村集體經濟增長。
經孟寺鎮工作人員調研發現,有些經濟薄弱村單打獨斗非常困難,抱團發展成功率高很多。為此,該鎮組織實施聯建抱團項目,一方面組織多個村莊抱團發展,另一方面引導村集體與企業結成聯建對子,促進村企互動雙贏。該鎮13個村抱團發展綠化苗木種植,另有3個村抱團成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集體還與壽光等地企業結成聯建對子,發展葡萄種植。
目前,該鎮正在整合所有土地資源,促使集體經濟項目提檔升級、提質擴面,形成“整鎮推進、全域發展”的工作格局,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加速發展。
□高德剛王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