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賀本報通訊員田彬
10月15日,奇瑞新能源汽車齊河生產基地內,一臺臺嶄新的“小螞蟻”新能源電動汽車陸續下線。該項目負責人盛明軍介紹,今年上半年奇瑞齊河項目已經生產高速電動汽車1萬余輛,預計全年產能可達3萬輛左右。
實體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基。3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技改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等多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實現持續快速增長,有的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實現大幅提升,呈現出好于發展預期、好于去年同期的態勢。“從先行指標看,1至8月全市完成工業用電量9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08%,比前7個月提高1.7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其中8月當月1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1%,環比提高2.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用電量的快速增長印證了我市工業經濟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市統計局負責同志分析說。
優勢產業成組布局,集群集聚效應凸顯
同樣位于齊河縣的山東御捷馬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的沖焊車間內,相關生產設備即將進廠,預計年底就可投入高速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項目全部投產后,御捷馬在齊河縣高速、低速電動汽車的產能可突破15萬輛。
在御捷馬、奇瑞這兩大整車制造“領頭羊”的帶領下,8月28日,投資24億元的塔菲爾齊河電池生產基地開工建設,建成后可為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國內最先進的動力電池。除此之外,依托御捷馬項目的御捷配套產業園也啟動建設,中德新能源汽車、普洛斯智能制造等項目均已在齊河落戶,一條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條在齊河已初步形成。
實體經濟要發展,必須立足產業鏈條做文章。市有關領導同志在談到實體經濟發展時反復強調,要堅持創新驅動,延伸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推動優勢產業成組布局。 2016年,我市專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立足我市實際,提出以“10+6”產業體系、“三個100”企業培植計劃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同時,提出著力打造裝備制造、綠色化工、農產品加工、新型紡織、新能源、生物技術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精準培植,精準發力。我市制定《德州市“10+6”產業個性化培植實施方案》,針對每個產業,明確發展方向、主營業務收入、基地園區、企業群體、產業聯盟、公共平臺等培植目標,分級考核,逐項推進。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自愿參與、合作互助”的原則,在全市重點培植產業中組建產業聯盟。目前,已建立小型電動車、體育用品、電梯、新型紡織等12個產業聯盟。
進入2018年,圍繞搶抓全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我市及時調整產業規劃,結合全省十強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重點發展綠色化工、紡織服裝、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六大傳統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六大新興產業的“6+6”產業體系新方向,著力搞好新興產業布局,通過設備換新、生產換線、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品牌換顏,推動產業快速轉型升級。
目前,各縣區都立足實際培植了一至幾個特色產業集群,夯實了實體經濟的根基。在禹城,大健康功能食品產業集群被認定為2018年全省主導產業集群。樂陵化工產業園獲批全省首批省級化工園區,市運河經濟開發區緊隨其后,運河恒升化工園區前不久也通過省級化工園區認定,為我市化工產業進一步整合、優化、升級提供了廣闊平臺。此外,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在齊河、禹城等多個縣市區開花結果,其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連續數年領跑全市各主導產業。現代農業方面,臨邑縣高端智慧農業已經初具規模,陵城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隨其后,項目建設方興未艾。目前,現代高效農業等4個產業已被納入全省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
聚焦大企業大項目,助力做大做強做久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中國企業500強”名單,恒源石化以營業收入393.10億元位列總榜單第403名,永鋒集團以381.76億元位列總榜單第420名。“投資33億元的電爐替代項目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可減排40%。同時,精品鋼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已經啟動建設,通過收購德國、瑞士2家企業,并與德國著名的巴登鋼廠合作多功能機器人項目,我們將全力推動企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永鋒集團董事長劉鋒表示。
加快實體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引進、培育、發展具備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骨干企業是關鍵一環。其中,支持既有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對我市這樣規上企業為數眾多的城市尤為重要。
截至8月末,我市工業企業稅收已經連續18個月累計增幅保持在20%以上。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達到7.9%,增速達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深入分析一系列成績,華魯恒升、永鋒集團等一批強企業、大項目,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顯著。
大企業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大項目支撐和推動。近年來我市圍繞做強實體經濟,持續抓大技改、大項目、大招商,以項目的增量盤活發展存量,特別是去年我市緊緊抓住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戰略機遇,緊密對接全省“十強”產業,儲備新舊動能轉換項目500個、總投資5300億元。今年以來,投資1015億元的121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率達到78%,投資625億元的150個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25億元。全市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020家,4個新能源汽車項目獲得整車生產資質。“總規劃面積396平方公里的東部城區是我市最大項目,是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大最堅實的平臺。 ”東部城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的負責同志介紹說,東部城區科技、商務、公共服務、生態、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六個組團全面啟動。太陽能德州小鎮建成投入使用。投資80億元的有研科技集團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規模化生產基地、投資30億元的東部醫療中心、投資11.9億元的高級師范學校近期或年底前開工建設。單體投資1億多元的8個智慧農業大棚項目進展順利,明年將達到30個。
用好國際國內市場,加速開放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新興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精深加工、滿足消費升級、環保類產品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傳統產品。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方向延伸,高品質、高端產品比重不斷提高,1至8月,數控金屬切削機床、新能源汽車、食品制造機械同比分別增長528.1%、16.6%和15.4%。
實體經濟的發展最終要落實到產品和市場上,追求有速度有效益的發展。很顯然,在開放中培育發展新動能,才能實現新一輪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近來年,我市積極構架城市開放新格局,搶抓國家戰略機遇“深耕細作”,鼓勵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逐步構建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工作新格局。眾多優質資源落地德州,越來越多的“德州造”也走向世界。自2017年起,德州組織企業家兩年兩次“下南洋”,逐步從單純為產品找市場到推動產品產業產能深度合作,在取得累累碩果的背后,是全方位開放意識的確立,是對外開放的再擴大、再深化。
突出“雙招雙引”,營造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格局。為此,我市成立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辦公室,堅持“專門、專人、專注、專業”精準推動,并配套出臺一系列扶持措施——全市確立了“10+6”主導產業培植計劃,按照“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批政策”的要求,分別制定規劃方案,明確主攻方向,謀劃重點項目,重點出擊,全力突破。每個主導產業,都設立一支基金、建立一個技術研究院、組建一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一個研發團隊,全方位、系統化構建產業發展生態鏈,加快優勢產業聚集發展。上半年,全市新開工(續建)項目616個,到位資金377億元;新簽約項目121個,居全省第4位。
在大力引進來的同時,我市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德建集團在非洲贊比亞共和國等國家承攬多個過億美元工程,恒源石化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公司股權開展產能合作,索通公司牽手馬來西亞齊力工業集團,其產品將全部出口馬來西亞及歐美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