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銀發浪潮”滾滾襲來,養老問題已近在眼前。現在很多家庭出現了一對夫妻養四位老人的情況。傳統的個人養老、家庭養老模式也遇到挑戰,正是這種挑戰推動著養老服務業急速前進,我市的養老機構數量也逐年攀升。16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為了讓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這些養老機構不斷探索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等新模式。
養老院分三檔 中檔養老院最受老人歡迎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德州的養老院也順應社會需求越建越多。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德州的養老院基本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而在這三個檔次中,中檔的養老院最受老年人歡迎。
在這些養老院中,除了傳統意義上失能失智老人、家中無人照料需要養老院來照顧的老人外,現在更多的是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希望從養老院中找到自己快樂的老年生活。還有不少人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也是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
在采訪的幾家養老院中,記者看到養老院設施齊全,基本都是兩人一間,房間洗澡設施、安全設施等都非常到位,同時不少養老院根據不同的人群制定了營養菜譜,每天的娛樂活動也安排得妥妥當當。除了為在養老院住的老人提供服務,他們還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居家養老的老人們在養老院可以就餐、午休,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而這也正是吸引不少老年人將目光瞄準養老院的原因之一。
在收費上,失能失智老年人中檔養老院收費在每月4000元左右,能夠自理的老人一個月的收費是1800元左右,而這個檔次的費用和服務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認可。也有收費較高的養老機構,無論是從設施還是服務人員的專業程度上都會更高。“我們也知道價格高的養老機構肯定服務更好,但是我們也需要留一部分應急的費用,如果突然身患疾病需要用錢時,能夠隨時拿出,所以不可能將自己的養老積蓄全部用在養老院里。選擇條件相對好、價格相對合理的養老院,其實是不少老年人的選擇。”今年69歲的馬大媽說出了很多老年人選擇中檔養老院的原因。
設施服務都很完善 老人能得到很好照料和護理
雖然養老院的養老模式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歡迎,但是受到“父母在、不遠游”的傳統觀念影響,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好像顯得“不孝”,不僅沒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也擔心社會上的流言蜚語。“我們其實也能理解現在去養老院生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老人養老就應該在子女的身邊,如果去了養老院似乎就會被貼上不孝的標簽,所以讓父母去養老院并不是現在大多數子女的選擇。”市民楊女士說。
其實,不少老人很希望去養老院生活,甚至自己去考察,做兒女的工作,希望兒女能夠支持他們去養老院的想法。家住德城區的楊大爺和老伴就是這樣的一對老人,他們每個月的退休工資7000多元,看過不少養老院后,他們決定入住一個月4000多元的中檔養老院。楊大爺告訴記者,入住養老院這個想法由來已久,“現在養老院的設施和專業服務人員都很完善,除了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外,一些小的疾病也能夠解決。而最主要的是,這里有老年人的群體,也會有針對我們的娛樂活動,這讓我們的老年生活更豐富、更有趣。”楊大爺表示。為了取得兒女的同意,楊大爺還主動去說服自己的兒女,讓他們能夠同意自己和老伴去養老院生活。
有楊大爺這樣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數,“在養老問題上,我們也該借鑒西方的養老觀念,當兒女力不從心時,將老人頤養天年的責任轉托給社會。這絕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換一種養老方式。尤其是在老齡化日益嚴重之時,這種養老方式解決了兒女養老力不從心、老人不能得到很好照顧的問題。這樣的方式應該不斷得到強化,逐步成為社會共識,并最終成為更多人的主動選擇,真正實現快樂養老,才能完成老年人提升自己晚年幸福生活指數的目標。”德城區一家養老機構的負責人說。
受傳統觀念影響 民營養老院入住率仍不高
今年春天,家住德城區聯興社區的67歲陳大爺患上了腦卒中,經過搶救,性命保住了但落下了偏癱的后遺癥。女兒陳女士了解到,中風后的康復訓練很重要,但因為自家離醫院比較遠,每天既要上班,又要送父親去醫院進行后期治療,實在讓她分身乏術,這可難倒了陳女士。
這時,福樂多智慧康養中心提供的康復理療服務解了陳女士一家的燃眉之急,“練累了還可以跟這里的人下棋,一個小時15元,又能治療還能玩,一舉多得。”專業護士提供的理療服務讓陳大爺一家覺得物超所值。“以前總以為,生活不能自理、兒女沒時間照顧的老人才上養老院,來到這里才發現,老人們在一起有說有笑,玩得特別開心。”
像陳大爺一樣,很多人都認為養老院提供的服務內容僅限于吃、住等簡單的生活照料。殊不知,為了更好地服務老人,很多養老院由原來的普通照料升級為“智慧照料”。不僅為長期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提供服務,還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
盡管如此,還有很多老人固守著“養兒防老”的陳舊觀念,認為老人唯有跟子女住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才是幸福。“有些空巢老人想來這里住,但孩子不允許。總覺得父母在養老院住,是自己的不孝。”福樂多智慧康養中心院長門洪利告訴記者,“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我們養老院今年5月份開始正式營業,共49個床位,卻只有10來位老人入住。”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民營養老院入住率不高的問題并不是少數。德城區南外環一家養老院由幾處民宅改造而成,占地2000平方米,可容納70張床位。可從2014年營業至今,只入住了30多位老人,入住率只有一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南 湯錦瑤 攝影 劉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