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任立松本報通訊員龐占英張娜王凡存
不久前,2018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布,齊河、禹城、慶云分別以22位、69位、92位躋身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彰顯出我市在“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理念引領下,重商、親商、安商、護商的強度、力度。
高質量發展,企業是關鍵主體,而政府能否提供充分的“陽光雨露”,是企業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全市上下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持續深化“三航”培植計劃、百企下南洋等活動,“刀刃向內”倒逼政府效率提升、“真金白銀”護航企業成長壯大、真幫實促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努力使德州真正成為讓企業充滿活力的城市。
主動服務、有諾必踐大力倡樹“店小二”精神
“政府弘揚‘店小二’精神,不在于口號多么響亮,而在于是否將服務精神貫穿落實到每個細節和角落。 ”9月30日,儒商大會2018德州“儒商家園尚德之州”雙招雙引懇談會舉行,會前,美國山東創新創業基地首席投資顧問丁寧對市委書記陳勇有諾必踐點贊。原來,為回應此前一天客商們關于加強與市領導交流的訴求,陳勇特意向與會者發放印有市主要領導、分管負責同志以及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職務和手機號碼的“聯系卡”。客商遇到任何問題,都可直通“一把手”。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發展的軟實力。在全省掀起新一輪高質量“雙招雙引”的熱潮下,德州如何快人一步?
投資80億元的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規模化基地項目落地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展現出投資者對我市營商環境的信心。
目前,全球93%的大尺寸硅材料產能集中于日韓等國家,國內僅占3%,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緩解我國大尺寸硅片供應不足的局面,市場前景極為廣闊。為爭取項目落戶德州,我市20余次赴北京登門洽談,最終以務實、高效、實干的作風,贏得項目方青睞。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亮出“政策漫游”的理念——只要是國內有的政策,經開區都可拿來使用,給落地企業提供最大的政策支持。
在齊河,有一個“奮進齊河——重點項目推進”微信群,項目落地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干部隨時“掌上辦公”解決。齊河還提出:墻里的事企業管,墻外的事政府辦。實施縣級負責同志包保項目幫扶,以“問題清單”倒逼環境提升。
在慶云,“企業家評議部門”制度讓不少干部上緊了服務“發條”。慶云將對全縣執法執收及相關服務部門的“評議權”交給企業家,對排名后3位的曝光、通報,責令向縣委縣政府作出書面說明。
武城則以“兩問四答”為干部立規指路。要求黨員干部在開展任何工作時都要做到“兩問”,即問一問自己是否把企業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視人如己;問一問自己是否把公家的事當作個人的事,視公如私;做到“四答”,即回答好是否向總書記看齊、習慣慣例大還是紀律規矩大、敢不敢擔當、會不會業務四個問題。
倡樹“店小二”精神,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已經成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吸引優質項目落地的軟實力。
優化供給、真幫實促“真金白銀”強化要素支撐
眾所周知,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資金、技術、市場等要素支撐。不能解決這些核心“痛點”,服務就無從談起。
創優環境,我市在強化要素支撐上持續發力。針對實體經濟“融資難”,出臺“三航”培植計劃,引導銀行、社會資本向優質實體企業傾斜。
納入“啟航”計劃的山東羅杰斯特物流科技公司與唯品會合作的倉儲項目遇到資金難題,在邀請第三方評估后,市融資擔保公司選取3項進行質押,為其提供貸款擔保2000萬元,保障了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著眼打造“人才高地、聚才洼地”,“黃金30條”人才政策已經成為我市吸引高端人才的金字招牌。禹城市在落實“黃金30條”的基礎上,配套出臺《禹城市引進人才購房補貼辦法(試行)》,讓人才“落巢”無憂;圍繞需求導向,推出“人才綠卡”,實行領導干部“一對一”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配備“一對一”保健醫生;開通禹城至濟南“人才班車”,方便專家、職工往返。
以“百企下南洋”為載體,政府護航,力促企業闖市場。今年6月底,隨著第二次“百企下南洋”的開展,我市一大批企業收獲滿滿:不到兩個月,宇虹新顏料公司的印尼、越南客商簽訂顏料訂單350萬元;賽百諾機械公司與越南客戶簽訂了260萬元的食品機械協議;春明機械公司與緬甸客商簽訂了出口合同。武城中椒英潮辣業公司董事長譚英潮感慨說,去年成功簽約柬埔寨辣椒產業園項目,今年又成功拿下緬甸市場,這場對接既推介了產品,又開拓了市場。
“進解促”成為各級干部轉變作風、助推發展的有效手段。位于德城區的益海嘉里德州糧油公司在實施二期深加工工程時遇到難題:地下有一條輸油管道,施工進展遇阻。我市有關干部一年多時間7次分赴滄州、徐州、北京協調溝通,最終打動管線所屬企業,順利推進了項目實施。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漢朋說,沒想到政府如此上心,讓我們企業吃了“定心丸”。眼下,“進解促”機制與“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相結合,成為我市一項常態化工作。
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一次辦好”提速服務效能
優化營商環境,說到底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能不能破障礙、去繁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考驗著黨委政府的決心和勇氣。圍繞“一次辦好”改革,我市上下多點發力,確保改革改出新氣象。
7月20日,隨著《關于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印發,標志著我市“一次辦好”改革向縱深推進。
不出一周,我市在全省率先公布市縣兩級“一次辦好”事項清單,清單之內,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要求辦事群眾“反復跑”;市質監局建立“在線指導、無紙申報、網上辦理、證照快遞”不見面審批工作新機制,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腿次數;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推行不動產登記和辦稅“一窗受理”業務聯辦模式后,原來要跑三次腿,現在只進一個門。
寧津縣整合政務大廳窗口資源、辦事流程,推行“全鏈條”辦事,變“一事一流程”為“多事一流程”。武城縣則提出“部門圍繞窗口轉、窗口圍繞群眾轉”的服務理念,在政務服務中心新設17個稅務“一窗通辦”窗口,安排6名工作人員走出窗口指導、代辦,并增加延時服務、容缺辦理等。臨邑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打造以“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為特征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政務提速,為發展“松綁”。今年1至8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增長7.9%,增速同比提高0.9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全市工業34個大類行業增長面達到79.4%,13個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