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業有質感有溫度打造群眾滿意“幸福之城”
□張秀葵 王凡存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慶云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全縣民生投入12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0%,資金用在補民生短板上,一大批重點民生工程、惠民舉措隨之落地生根,真正讓群眾幸福更有質感、慶云發展更有溫度。
投資6.5億元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投資1.74億元實施城區綠化硬化工程;投資9800萬元實施碧水繞城工程;籌集4300多萬元扶貧助學基金;累計整合資金38.3億元,完成7134戶棚改任務……一項項實打實的工作,匯成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打造渤海教育名城建設幸福教育小鎮
基礎差、底子薄、歷史欠賬多,曾一度是慶云教育面臨的發展狀況。
為一舉打贏教育翻身仗,慶云投入8.2億元全面改薄、解決大班額;拿出價值近2.5億元的黃金地塊,建成兩座學校運動場。成立渤海教育名城創建領導小組,創新實施集團化辦學,建立四大教育集團;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新機制,逐步實現了小縣辦大教育、弱縣辦強教育,全力打造渤海教育名城。
同時,在推進教育扶貧中,該縣創新實行干部扶志、企業家扶貧、教師扶智“三幫一”扶貧助學模式,立體保障孩子生活學習無憂,并發動社會力量籌集了4300多萬元扶貧助學基金,一次性解決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成長難題。
為了用好、管好這筆基金,慶云專門成立基金管理委員會,把關核實每名貧孤學生的情況,定期通過扶貧助學基金賬戶直接劃轉到受助人賬戶,并對貧孤學生實行動態管理,采取貧困進、脫貧出的“進出機制”。今年已發放助學金194.65萬元,幫扶家庭491戶、孩子531名,全縣無一名孩子因貧困失學。
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構建碧水生態新城
過去,由于排水、排污設施不完善,雨水、污水全靠一根管道排,不光有積水返味的問題,還會順著市政雨水管道排入河道,形成黑臭水體,市民生活環境受到影響。
民生痛點就是工作的重點。慶云將“四供兩排(供水、供電、供暖、供氣、排水、排污)工程”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出2年內實施城區150公里雨污分流工程。投資5300萬元,實施玉水河-清水河人工濕地生態工程。截至目前,完成全長28公里的碧水繞城工程,小西湖濕地、北海公園、紫金湖濕地公園等全面連通,城區水系實現自然流動,打造了水韻靈動、藍綠相映的生態新城。
同時,慶云縣實施了雙龍湖水庫工程,著力為全縣供水開辟第二水源。并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采用“第三方評估機構+三級河長清查”模式,將境內3條省級河流、11條縣級溝渠、2座水庫的300多個違法事項全部清零,350公里河道溝渠得到有效治理。
推進棚戶區改造筑牢幸福溫馨家園
慶云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推進,努力爭取政策資金、引入企業資金、撬動民間資金,累計整合資金38.3億元;打好法治牌、全局牌、親情牌,一把尺子量到底,完成7134戶棚改任務;選最好的位置、用最好的材料、按最高的標準,規劃建設了11個安置區12730套樓房,完全滿足群眾住房需求。
今年慶云在東周村實施了整建制、連片式拆遷工程。該村曾是社會治安難點村、私搭亂建重災區,前幾天剛剛完成所有房屋拆遷。該縣堅持依法拆遷、陽光拆遷,全程公平公正公開,2個月零震蕩整村拆遷,拆出的1500畝黃金地塊,規劃建設以生態為底色的產業新城,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
除棚改外,另一項民心工程——危房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自2016年以來,該縣已累計投入3500多萬元,1600多戶貧困戶住上安心房。同時,進一步“改廁、改院”,完善水、電、路、廚房、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努力提高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今年已完成危房改造210余戶,完成任務數的135%。
打好脫貧攻堅戰成就孝善幸福鄉村
慶云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不折不扣推進相關政策落地、落細、落實到每名貧困人口身上。自2015年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全縣共有1.8萬人脫貧,45個省定重點貧困村摘帽,并獲評“2017中國全面小康扶貧十佳縣市”,成為我省唯一入選的縣。
在產業扶貧上,慶云按照“本金不動,風險可控,按需調節,長期穩定”原則,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整合省、市、縣扶貧資金1856萬元,重點發展收益穩定的尚堂石斛、田園綜合體、中藥飲片等6個產業項目,分紅按照不低于投入扶貧資金10%的比例分給貧困戶。去年全縣產業項目收益達到567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增收900元以上,項目收益率達到10.6%。
此外,慶云還通過設立扶貧專崗,為特困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開展孝善扶貧,凝聚貧困戶親屬、政府、社會三方力量,設立孝善扶貧基金,強化養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