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張娜
10月17日,記者走進臨邑縣臨盤街道前楊村,了解到由該村黨支部領辦的前楊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得紅紅火火:共流轉土地800余畝,與省農科院對接合作,實施“玉米+大豆”間作500畝,“玉米+花生”間作300畝,畝均可增收300元。另外,引進創客資金,建設了占地10多畝的向日葵迷宮和45畝的黃金菊花海。據介紹,這些項目預計可為前楊村帶來集體收入20余萬元。
去年以來,我市通過推進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務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破解“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找到了發展路徑,從根本上提升了農村黨組織組織力,強化了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目前,首批啟動798個村,入社農民4.05萬戶,集中經營土地24.06萬畝,戶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村集體年收入3萬元以上。
尤其是,全市各級立足實際,創新探索了“四個四”新機制,充分釋放了蘊藏在廣大農村群眾中的生產力,破解了農業規模化經營難題,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同時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找到了一條農業大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創新四個機制,組織農民抱團發展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適度規模經營是“快車道”。如何把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是難點,我市按照“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有地不種地,收益靠分紅”的改革思路,在合作形式、經營主體、運轉機制、分配模式四個方面加大探索,形成了新機制。
在合作形式上,農戶以土地承包權入股,一般每畝為一股,形成村集體擁有所有權、農民享有承包權、合作社行使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在經營主體上,支部成員依法通過選舉成為合作社負責人,并由村民選出信任的種地能手參加。對參與合作社經營管理的人員,合理確定誤工補貼標準,并在合同章程中予以明確。在運轉機制上,以職業農民機械化作業代替傳統耕作,社員不交一分錢。每個鄉鎮建設1處為農服務中心,合作社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實行種子、肥料、農藥等“統購”,耕種、灌溉、防治、收割等“統管”和農產品“統銷”。在分配模式上,合作社實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年終核算全年的收入、成本、費用及盈余,從凈利潤中按比例提取公積金,用于擴大再生產、開展公益事業,其余再次分配給社員。
如,2017年11月9日,平原縣前曹鎮鄭莊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第一次分紅,全村共有115個農戶、1014畝土地參與秋季分紅,畝均分紅548.16元。“每畝土地入股后,有兩次分紅,在保證農戶最大收益前提下,還要保證集體收益,只有這樣,合作社才能不斷擴大再生產,二次分紅的50%作為集體收益,其中35%作為合作社經營管理者報酬,15%作為集體資產。 ”鄭莊村黨支部書記、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傳蓬告訴記者。
堅持四個原則,積極穩妥推進
金燦燦的玉米堆滿了場院,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烘干機等農業機械一應俱全。“華輝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現經營耕地面積1360畝,其中,苗甫庵村75個農戶、1010畝耕地全部入社,周邊東張、西鄭2個村部分農戶主動要求加入。 ”臨邑縣林子鎮苗甫庵村黨支部書記、華輝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長蔣克輝介紹。
華輝土地股份合作社對土地收益實行“保底+二次分紅”模式,按照每年每畝“雙六百斤”糧食作為保底收入,確保農戶收益最大化。同時,合作社統一為托管土地購買政策及商業保險3份,確保在遭遇災害的年份社員依然可以最高獲得每畝1250元的保險賠償。“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不改變土地用途和原有承包關系的前提下,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實現規模化經營,極大釋放了農村生產力,實現了農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是基層群眾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林子鎮黨委書記盛慧說。
為確保積極穩妥推進,市縣兩級均成立領導小組,并由黨委書記任組長,辦公室設在組織部,明確“支部主導、群眾自愿、風險共擔、集體增收”四個原則,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推開、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設時間表,支持、鼓勵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堅持進社自愿,退社自由,退出保留原地,不改變土地用途和原有承包關系,不準借機調整土地,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細算四筆賬,實現好收益
對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好處,寧津縣保店鎮陶莊村黨支部書記宋成槐給記者算了成本、增產、務工、政策四本賬。成本賬,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產品及大型農機作業,和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比,畝均成本降低150元。增產賬,通過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提高單產和質量,每畝每年增產糧食200斤左右。規模化經營去掉了沿用多年的地埂、田間路,新增土地10%至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務工賬,合作社專人全程負責耕種和管理,在家留守老人和婦女不用再照顧莊稼,專心從事養殖、加工等項目,或者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掙“雙份錢”。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在外掙錢,農忙時節不再奔波返鄉,每人每年至少節省1000元。政策賬,土地規模經營享受到國家種糧補貼,減少了種植成本、增加了“股東”收入。
放大四個效應,提升農村黨組織組織力
從德州實踐看,由黨支部領辦創辦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提升農村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載體,放大了基層組織建設、“放心農場”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個效應,一舉多贏。
“過去,很多基層黨員反映,組織生活無事可議,黨員參與度不高。自從有了合作社,這些村黨支部的黨員活動日、‘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有了鮮活生動的內容,黨員們都踴躍參與,組織凝聚力不斷增強。 ”平原縣桃園街道西楊村黨支部書記楊春安介紹,如今他們村不僅組織生活有聲有色,而且廣大農村黨員還通過無償為合作社澆地、噴農藥等形式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充分發揮了黨員模范帶動作用。同時,村黨支部積極引導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業“新六產”,和農業公司合作專門種植糯玉米,縣鄉農業專家全程跟蹤指導,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目前,全市已有134個土地股份合作社與51個農業公司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