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路(左一)和“兩委”干部討論社區工作。 鐘偉攝
任職長河街道蘆家河社區黨支部書記近10年,居民早把他當成了自家人——
11月20日,長河街道蘆家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孫開路例行在社區走訪的時候,碰上了73歲的居民李茹蘭。見到孫開路,她老遠就喊了聲:“開路,我們樓下水道壞了,維修費用怎么處理?這事兒你得管管。 ”
孫開路立刻大聲應著:“好,我馬上回去跟班子成員商量下怎么處理,下午就給您回話。 ”“有困難、有問題,找孫開路。 ”已經成了蘆家河社區居民的共識了。
蘆家河社區有321戶,1300口人,孫開路干社區工作已經有 20多年了,2010年4月起任該社區黨支部書記至今。他的工作心得是:“把群眾事當成自己事來換位思考,社區干部就得拿出當咸菜缸的勁兒來,酸甜苦辣放進去,做出來的得是群眾愛吃的、入味的菜。 ”
棚改了——
社區居民住哪兒,關心就到哪兒
長河街道蘆家河社區是德州市第一個先拆遷后安置的村。
孫開路至今還記得2012年6月份,任憑孫開路帶著“兩委”一班人說破了嘴皮子,社區居民們就是在猶豫觀望。居民們直言不諱:“我們都知道上樓好,可問題是新樓沒建起來,就拆自己家,我們舍不得。 ”
孫開路直接大聲說:“好,先拆我家。 ”說干就干,當天孫開路就直接拆了自己家的房子,由他開頭,其他黨員也紛紛引領示范,這樣蘆家河社區的拆遷工作破了局。
拆遷工作結束后,他還帶領“兩委”干部多次走訪在外租房的村民,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問題。有些村民租住的是老舊平房住宅,在下雨等惡劣天氣時,孫開路帶領著黨員干部到村民家里為他們修屋頂、排隱患,保證村民的切身利益。
上樓了——
“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兩手都要抓
在社區居民眼中,孫開路是心里有成算的人,看小區各項工作井井有條就能看出來。社區居委會主任孫福民說:“他心里有兩本賬,一個是建設‘物質家園’的賬,一個是建設‘精神家園’的賬。 ”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孫開路的帶領下,全村群策群力發展集體經濟。2011年,村里在廣川大道西側建成一座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工業園,全部出租。 2013年,他積極協調上級部門在抬頭寺鎮購買土地,建設了8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全部出租。如今,蘆家河社區向村民每年發放各項生活補貼達200余萬元。
孫開路還及時注意到群眾對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社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貼近百姓生活的娛樂活動,先后成立了腰鼓隊、秧歌隊、京劇戲曲聯誼會、書法隊等,其中腰鼓隊還參加了德州市“古貝春杯”腰鼓大賽,成績名列前茅。
“生活富裕了,住上樓房了,俺們現在的日子啊,比城里人還美吶。 ”居民李如蘭自豪地說。
“不,這還不夠。 ”面對成績,孫開路擺擺手,他覺得距離先進社區還有差距,眼下正琢磨怎么讓居民辦事便捷化。他計劃成立一個社區服務中心,為轄區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務,打造集便民服務、社區衛生站、居家養老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辦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