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清掃落葉
□本報記者鐘偉本報通訊員蓋文征
看到社區附近曾經的垃圾坑變成了休閑景區,宋官屯街道沙王社區居民王正興很滿意:“過去河邊、路邊的垃圾不見了,四處都能見到垃圾箱,環境還有專人保潔,生活干凈又舒服。 ”“環境衛生狀況是展示一個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窗口,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文明素質的體現,也是區域綜合競爭力、發展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集中體現。 ”區綜合執法部副部長嚴善勇說,“我們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從精細化入手,將環衛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動。城鄉環衛,尤其是在偏遠農村中,過去‘衛生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治理靠突擊,垃圾到處撒’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
道路保潔——定時普掃、全天撿拾
于天恩是趙虎鎮灣西村人,已經從事環衛工作兩年多,勞作的工段也在灣西村。因此,對于他來說,環衛保潔工作就是在自己家門口做事,每時每刻都會盡心盡力。“每天早上6點清理垃圾桶,然后再把工段內的生活垃圾清理干凈,最后清掃路面。 10點左右再對垃圾桶和排水溝進行清理,一般這些工作做完,上午就結束了。 ”于天恩說,下午和上午的工作基本一樣,因為都在自己村里,又是和村里其他兩名保潔員一起工作,大家工作上互幫互助,感情上更是其樂融融。
為加強日常的衛生維護,各村、社區都有健全的保潔制度和保潔隊伍,每天一大早,各村的保潔員們就會跟城里邊的環衛工人一樣按點上班,打掃衛生。在我區,道路保潔實行“每人一段路面、定時集中普掃、兩人合作保潔、全天巡回撿拾”模式,將綠化帶撿拾、背街小巷治理、公共廣場保潔、垃圾桶管護等內容納入保潔員管理范圍,達到了“中午晚上有人管,24小時巡回撿”全天候保潔效果。另外,機掃灑水實行“灑、掃、沖、洗”作業法,每天4次灑水、2-3次降塵,主要路段實行循環式“水洗”作業,道路機械化保潔率達到85%以上。垃圾清運實行“靜音收集、密閉運輸、集中壓縮、桶桶對接、日產日清”模式,杜絕了噪音擾民和二次污染。
死角治理——
強化管控重點區域、薄弱環節
立足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強化管控,我區嚴格落實鎮街主體責任,持續開展城中村、城鄉接合部、國省縣鄉道沿線、村莊內外、河塘溝渠、橋梁涵洞等重點區域的積存垃圾、衛生死角及三大堆集中整治,全力治臟、治亂、治差、治丑,健全管護措施,大力推廣分散保潔與集中保潔、區域保潔與農戶管理、定點保潔與巡回撿拾“三結合”工作法,著重解決“保潔有盲區、整治易反彈、群眾參與質量低”的難題。
持續開展市容整治工作。執法人員分晝、夜兩班,對沿街亂擺亂放、占道經營行為進行勸離,本周累計勸離280余例;清理董子園景區、管委會廣場水域、減河公園水面漂浮物及地面垃圾,累計80余立方米。
針對霧霾天氣,每日出動霧炮車6車次,對城區主要街道實施噴霧降塵作業;檢查商混企業,落實灑水降塵、出入沖洗等措施;夜間嚴格檢查星凱國際等施工工地,嚴防夜間施工擾民;督導相關在建工地,嚴格落實物料覆蓋措施,灑水降塵,杜絕產生揚塵;區內垃圾清運及時;公共廁所保潔及時。
長效落實——
統一標準、專人管理、跟進保潔
多走幾步路,垃圾倒在垃圾箱里,小小的幾步路,卻是文明的一大步。“現在村里基本上見不到垃圾。污水往哪里倒、垃圾往哪里倒,村里都有嚴格的規定。現在村民都很自覺,養成習慣了,不論早晚,污水垃圾必須倒在規定地點。 ”趙虎鎮環衛管理員劉書全說。
除了老百姓自覺性的提高,區綜合執法監管部還積極實施“統一標準、專人管理、跟進保潔”的長效落實機制。鎮街城鄉環衛辦全體人員,積極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快速有效的問題反映處理機制。
我區還將鎮街主要道路、政府駐地周邊、村(社區)道路、沿街門市前、排水溝等全區域無死角納入網格員巡查范圍內,實行包干到人、責任到人,做到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理。強化保潔人員管理,嚴格落實定崗、定責、定標準、定獎懲制度,實現常態長效。
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我區切實發揮好鎮街和村(社區)在考核監督上的主體作用,將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考核機制落實到位。全面理清鎮街、村(社區)“兩委”、保潔公司之間的責任,避免推諉扯皮。各鎮街按標準配齊保潔人員和垃圾桶,加強對保潔公司監管和村(社區)“兩委”的協調;保潔公司嚴格按照合同要求,做好保潔及垃圾清運工作;村(社區)“兩委”負責村(社區)內“三大堆”及雜物的清除工作。鎮街環衛做好對保潔公司的定期考核和對村(社區)“兩委”關于“三大堆”及雜物清理的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