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12月28日,國道205山深線及國道339濱榆線慶云繞城段改建工程通車活動舉行,并對工程建設管理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馮如勝,縣委書記王曉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高麗霞,縣政協主席李勇,市公路局副局長鄭玉國,縣委副書記呂德山,副縣長張傳軍出席。
慶云繞城公路的正式通車,一舉突破了制約我縣城市發展的瓶頸,城區面積擴容一倍以上,形成了4座大橋飛架兩河、新東環南環相互貫通成網的城市新格局,構建內暢外聯大交通,不斷提高城市輻射能力,打通了生態宜業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伴隨著我縣經濟快速發展,原有穿城而過的國道205、省道315已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且這兩條公路橫穿134個村、10余所學校,存在著較大的交通壓力和安全隱患。
如何打破城市發展制約瓶頸,讓百姓更好享受發展成果,考驗著慶云縣決策者的智慧。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科學謀劃城市“擴展之路”:搶抓全省干線公路繞城改線政策機遇,會同市公路管理局,戰略性地將國道205山深線與國道339濱榆線慶云繞城段兩個改建工程合二為一、同期上報,打造慶云新南環、新東環,拉大城市框架。
據了解,國道205山深線及國道339濱榆線慶云繞城改建工程起點位于慶云鎮袁家村西,與國道205相接,終點位于該鎮崔家村西,與國道339相接,兩度橫跨馬頰河與德惠新河,涉及5個鄉鎮34個自然村。全線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準建造,基寬25.5米,雙向全長50公里,新建大橋4座、中小橋8座、涵洞85道。
“建設一條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公路,讓它成為慶云的新城大道、環城綠廊!”縣委書記王曉東的話擲地有聲。 2016年,跑省進廳、立項批復;2017年破土動工、全面推進;2018年攻城拔寨、建成通車。
面對6億余元的資金投入,我縣創新模式,在全市首個實行省市縣合作共建,其中由省市配套2.3億元,我縣配套4.28億元,投資之高創全縣公路歷史之最。十幾個相關部門及沿線鄉鎮通力配合、協同作戰,僅用兩個月就完成1000多畝地的征地測量、青苗補償,累計上土108萬立方米、拆遷房屋45套、遷移線桿200多根,創造了全市公路建設前期工作的“慶云速度”。
慶云繞城改建工程推行以施工標準化、實驗室標準化、料場標準化為內容的“三個標準化”,狠抓原材料質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材料準入制度,對進場原材料進行100%檢測。施工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工程質量、工作效率。特別是針對貨運型交通特點,不斷優化設計,提高標準,主線路基與路面構造總厚度達164厘米,瀝青上面層采用與高速公路同等級的玄武巖+改性瀝青,極大提高了路面承載力與耐磨性。
“我們每個月有4天可以休息,但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大家放棄了很多休息日,自覺在工地上加班。”工程第三合同段經理盧玉峰憨厚笑道。他的話是幾千名建設者的工作寫照。
盧玉峰告訴記者,施工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能否及時有效解決直接關系到工程進度。去年4月在建設橋梁中,他們發現地下水位較高,按照原有方案施工會出現基底不牢等問題,橋梁質量無法保證。他們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調整了施工方案,增加了基底厚度,雖然增加了投入,但確保了工程質量,從而提升了橋梁的耐久性。
同時,慶云繞城改建工程加大安全硬件設施投入,共安裝安全圍擋7200平方米,隔離墩7000個,防撞桶1700個,爆閃燈72個,標識標牌760個,有效保障了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 2017年底,在省交通廳組織的全省15個在建項目質量檢測評比中,慶云繞城改建工程一舉奪魁。“除了這項榮譽,我們的工程還擁有眾多‘第一’的稱號。它是當年全市同批次申報的7個項目中第一個被省發改委立項批復,率先破土動工并完工通車的項目;是全省改變舊有干線公路投資模式后,全市第一個省交通廳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新模式項目;是全省第一批、全市第一個省級亮點亮線示范工程……”縣公路局局長邵光強充滿了自豪。
驅車行駛在慶云繞城公路,路面干凈平整,中央分隔帶綠化苗木整齊劃一,路肩邊坡齊整成線。公路建成通車,將城區面積增擴了125%,極大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縣城中心街、西環路、將軍路、李之儀路等重點道路與其漸次相接,慶云宮、櫻花公園等景點串聯成線,全縣交通道路網、產業連接帶、旅游景觀區巍然成形,一個生態宜居宜業的新慶云呼之欲出。(劉曉明 田梅科 吳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