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明
歲月更迭,光陰如梭,生命中的許多往事總有一些沉淀于心田,揮之不去,每當憶來如塵封老酒一樣彌漫著縷縷清香、令人陶醉。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相當落后、清苦,經濟文化還很貧乏,交通閉塞,農民只有等到集日里才能買到所需商品、物資。別說沒錢,就是有錢也很難買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我的家鄉道口位于冀魯邊界,與河北省吳橋縣、東光縣隔河相望,因古黃河在此由南北流向漸趨東西流向形成岔道口,所以叫道口。道口在農歷的一、六是集日,因有古王家廟會在此,每當集日前來買賣的特別多,是寧津縣西部最大的集市。特別是到了年關臘月,兩岸三縣十里八鄉的村民,甚至百里以外的買賣人都前來采購年貨。每到集日,各條鄉間小路上、河堤上就來來往往行人不斷,魚貫而行,匯聚成人流向集市涌來。行至街口,人流逐漸慢了下來,推車的、挑擔、挎筐的、肩搭褡褳的,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黑壓壓一片。賣菜的、賣肉的、賣干鮮果品的、賣粗布舊衣服的、賣花椒大料的、賣老鼠藥的、賣對聯年畫的、賣粉絲粉皮的、賣咸魚燒肉燒雞的、賣糖人換娃娃的、賣花賣泥哨的,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要想去另一個地方非常難,只能隨著擁擠的人流或東或西移動。那時我就十歲左右,雖然日子清貧,也要向父母要點錢買幾盒摔鞭玩,也許男孩玩鞭,女孩戴花就是天性使然。一到臘月集上我就愛去鞭炮市玩。
道口鞭炮市位于后街前邊的一個灣里,灣邊有一口甜水井。每到集日,河北東光及外地的商戶就早早趕著馬車、牛車、騾子車搶占最佳位置。待到上午十點左右,鞭炮市就逐漸熱鬧起來,吆喝聲和試放的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你方唱罷我登場,都說自家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長長的桿子掛著比大拇手指還粗的鞭,搖搖欲墜,震耳欲聾,煙霧彌漫。最厲害的當屬東光縣三楊貴的鞭炮,他們的鞭清脆悅耳,沒有不響就落地的,常常迎來一片贊揚聲,買鞭的馬上圍攏過來搶購。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漢子車前鞭炮無人問津,他急了,十冬臘月天他脫掉棉襖,赤臂叫賣,燃起鞭炮,人們“呼”地一下擁了過來。有時也會出現危險,有的攤位燃放兩響時,在空中響了一響,落地時正好落在盛放鞭炮的車上,頓時引起連鎖反應,一個攤就炸了起來,人們四散而逃,受驚嚇的騾馬也掙脫韁繩“咴、咴”叫著奔逃。
我們小伙伴愛去鞭炮市玩,除買掛威力不大的小鞭和皂鞭外,還有一個秘密。我們單等商家放完鞭后搶拾落地沒響的鞭。這些落地鞭大都是上邊的鞭震落了辮在下面的鞭,我們撿到后就和小伙伴們在過道里放。有藥信就用香或火柴點著放,有的信很短,很危險,有時剛一點燃就響了,也有被炸著的。沒藥信的我們一掰兩半,放在磚縫里或放在雪堆上,兩段隔開一段距離,點燃一半,那一半就被這一半的火花點燃,我們就“噢”的一聲,前后跑著去別的地方燃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