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靜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努力在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的工作要求。為扎實推進這項工作,進一步總結成績,分析形勢,明確方向,加油鼓勁,從今日起,本報推出系列述評,敬請關注。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農民生活富裕。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要立足于現代農業發展強基礎。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推動糧食生產不斷提檔升級。我市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糧食連年豐產豐收后,挖掘糧食生產能力新潛力、培育糧食生產新增長點,我市著力在糧食標準化生產、綠色增產技術集成、創新生產服務模式和推廣農業技術方面下功夫,打造高產創建的升級版,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糧食綠色發展之路。2003年至今,我市糧食連續15年豐產豐收。目前,總產穩定在年均160億斤左右,并獲2017年度全省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第一名。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糧食生產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可以說,糧食生產步入了新時代。為應對這一發展形勢,我市成立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全力推進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用新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近年來,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力強的大型農業項目成為推動我市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如臨邑智慧大棚、齊河雅培·恒天然醇源牧場、禹城東君乳業、“天地壹號”土蛋雞養殖項目、樂陵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等均扎實推進,效益顯著,有力振興了一方產業,帶富了一方百姓。招大引強,讓產業資本快速介入農業,打通技術、建設、管理、運營、市場各方面的瓶頸,串聯起各種生產要素的同時,激活了農業發展全產業鏈。農業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效應,實現了農業發展的規模化紅利,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大項目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動力,市委要求各縣市區持續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每年至少培育或引進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并納入考核。
產業振興,要面向新產業新業態謀發展。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成為必然。“新六產”即把農業作為起始鏈,把工業作為深化鏈,把服務業作為延伸鏈,在橫向上強化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連接,延長產業鏈條;在縱向上形成產業發展梯隊,強化上下游企業、行業的連接,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在位于慶云縣尚堂鎮的沃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有石斛、杭白菊等中草藥種植,而且有石斛西洋參顆粒、石斛微粉、中藥飲片等保健品出售,還有觀光、體驗式展銷、康養等服務業。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如今在我市,農業“新六產”帶動主體不斷壯大、發展模式初步形成、利益聯結機制逐漸完善,形成良好發展態勢。截至今年1月,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861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省級60家。
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堅持以農民增收為導向。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 ”我市各縣市區立足自身實際,全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農業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富民產業。與此同時,不少惠及所有農戶的創新性舉措也在廣大農村陸續推開。例如,探索出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路子,帶領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了村集體和農民的雙贏。截至今年1月,全市已有913個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農民4.8萬戶,集中經營土地26.8萬畝,村集體年均增收3萬元,戶年均增收2000元。前不久召開的全市農業農村局長會議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00元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降到1.78以內。實現既定目標,需要積極推進小農戶家庭經營與發展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仍是我市農業的基本方式,必須探索“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公司”等多種模式,創新現代新型經營體系。同時,要大力培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已有的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鞏固,實現規范發展,提升他們的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