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黃鄉利用村內戶外的閑置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邊角經濟”,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不僅實現了村民增收、集體增效,而且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劉磊 通訊員 吳江)這兩天,大黃鄉稍瓜李村的種植戶王桂林,正在他的木耳種植大棚里忙個不停。“我這大棚是俺們村清理出的舊宅基地上建起來的,去年光秋天這一茬,我這1畝多的大棚就收了兩千多斤木耳,純收入4000多塊。 ”
稍瓜李村是大黃鄉的一個有幾百口人的偏遠小村,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務農,村集體收入根本沒有,村里沒收入,就沒法給老百姓辦事。去年上半年,大黃鄉組織村干部外出參觀學習時,稍瓜李村村支書李勇看到了有的村通過發展邊角經濟帶動村集體創收的模式很受觸動。回來后,他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在征得村民大會同意后,村里通過拆除廢舊宅基,清理出 6畝多空地。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股份合作社,建起了3個木耳大棚。僅秋木耳一季收獲了6千斤木耳,收入達到了3萬余元,稍瓜李村的邊角經濟發生了從無到有的質變?!跋乱徊桨硞儧Q定繼續加把勁,把犄角旮旯的地都整合起來,多建幾個大棚,多點村集體收入就能多給老百姓干點事。 ”李勇對記者說。
近年來,像稍瓜李村這樣喚醒村域沉睡資源的“邊角經濟”發展模式在大黃鄉得以推廣開來,為盤活農村宅基地資源,大黃鄉積極探索村莊“邊角經濟”發展模式,根據各村莊閑置土地資源特點,因地制宜,進行綠化苗木種植、綜合開發旅游項目、發展木耳種植等,真正讓閑散地變成了村民的聚寶盆。
無獨有偶,大黃鄉北段村結合市場行情和美麗鄉村綠化美化需求,引導村民進行海棠種植,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北段村種植了冬紅海棠、紅寶石海棠以及絢麗海棠等品種1萬余株。苗木全部由村集體集中采購,村民負責進行日常管護。村支書段崇濤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6000棵西府海棠樹苗在年初購買的時候是8塊錢一棵,總共投入了4萬8千塊錢,按照樹木四年的成材期計算,四年后大既能賣到200塊錢一棵,收入120萬元,經濟效益非??捎^。
截至目前,大黃鄉已有21個村莊開展了清理廢舊宅基工作,共清理廢舊宅基、亂搭亂建285處,清理旱廁72個,填埋垃圾坑21處,共清理出宅基地面積達24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