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南通訊員高曉燕
在武城縣郝王莊鎮羅莊村有這樣一戶家庭:這個家秉承儒家文化之精髓,以仁、智、禮、義、信教育孩子做人,以溫、良、恭、儉、讓教育孩子處事,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做表率,將四個初中畢業的孩子培養成人,這個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僅成就斐然,而且還繼承和發揚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和萬事興的優良傳統,成為遠近皆知的和睦大家庭。這就是郝王莊鎮羅莊村羅華三家庭。“樸實做人、踏實做事。”一直是羅華三夫婦做人的原則,年輕時,羅華三農忙耕種,農閑時做生產銷售香油的小本買賣。雖然生活不易,但街坊鄰里有困難,羅華三總是熱心相助。因為樸實敦厚且誠信經營,他的香油賣到了周邊幾個縣市。妻子霍書蘭出身書香門第,但因種種原因初中畢業后下學務農。勤勞善良的她,曾做過村里的民辦教師,也當過赤腳醫生,行行做得出色。村里誰家有個頭疼腦熱需要打針,都愛找霍書蘭幫忙。
除了夫妻倆做事踏實外,他們還言傳身教,在那個經濟匱乏的年代,地里刨食的田野就是鄉村生存的希望,田間小路邊的花生、紅薯、嫩玉米,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都是最誘人的,但稚嫩的孩子們早就知道:“地里的東西是公家的,隊長爺爺不讓動,爸爸媽媽也不讓動。”如今四個孩子無論是做會計師的女兒、還是當老總的兒子,都秉承著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處世之道。夫妻倆經常教育子女要有理想,做人要誠實厚道,助人為樂。“吃虧是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些話夫妻倆常常掛在嘴邊,對孩子們耳提面命,長期受這種教育環境的熏陶,羅家的幾個孩子接受了正統的傳統文化教育。
除此之外,他們還教會孩子們“百善孝為先”。幾十年前秋收時節,霍書蘭母親、丈夫同時病倒,她寸步不離守在母親床前一月有余,直到母親康復。三個兒子效仿母親,主動挑起照顧父親和秋收農活的重擔。當時長子16歲,幼子僅11歲。“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直到今天,不管工作多忙,老人有事時打一個電話,遠在外地的子女定會及時來到父母身邊。孫輩更是對長輩孝敬有加,長孫遠在美國求學不能陪伴盡孝,就時常去敬老院、孤兒院做義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