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杰像,攝于1954年
1957年,第十五軍炮兵基干團首次代表大會合影,三排右二為吳克杰
□本報記者張瑩
平原縣恩城鎮門吳村吳太和、吳克杰父子二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懷著崇高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義無反顧,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貢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虎口脫險
吳太和1906年出生于門吳村一戶普通農家,自小勤勞肯干,上進好學。上世紀30年代,村里來了一位教書先生,古道熱腸,為人和善,與吳太和成為知己好友。
不久,吳太和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和來歷。他是一位共產黨人,受黨組三區領導的安排,以教書作為掩護,到門吳村開展抗日宣傳,發展革命武裝力量。
吳太和聽說了很多關于共產黨及八路軍的英勇事跡,認識到窮苦人想翻身過上好日子,必須跟著共產黨走,必須團結一致堅決抗日。1939年,吳太和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門吳村第一名共產黨員。
1942年,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教書先生秘密去了新的戰場。門吳村的一切抗日活動和任務交給吳太和負責。
恩縣縣城駐扎著日本鬼子、漢奸偽軍,離門吳村僅有一公里的呂井村有日本鬼子和偽軍修筑的據點。吳太和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抗日,將個人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發動群眾為八路軍做軍鞋、籌集糧食、傳遞情報,積極發展革命力量,支援抗戰。
寒冬臘月的一個晚上,吳太和回家途中,十幾個敵人將他團團圍住,用繩子一端捆住他的雙手,繩子另一端捆在馬上,敵人騎在馬背上用鞭子催著馬跑。吳太和拼命跟著馬跑,他知道一旦摔倒,就會被活活拖死。
一直跑到離門吳村有9公里遠的雷集村,在一戶人家的院子里停下來。只聽有人說:“人帶到了。 ”屋內有人應道:“先讓他在院子里涼快涼快,等坑挖好了送他上路。 ”
吳太和知道敵人要將自己活埋,橫下一條心,做好了為革命光榮犧牲的準備。他穿著棉褲棉袍,渾身被汗水浸濕,敵人將他的上衣脫光,讓他站在院子里凍著。大約過了兩個小時,有人前來報告:“已經挖好了。 ”一人命令說:“動手吧。 ”敵人用一塊黑布將吳太和的眼睛蒙上,帶他向野外走去。
走到坑邊時,忽聽遠處有人大聲喊道:“不要動手,請留人。”趕來的人把現場的人叫到一邊說了些話,只聽敵人說:“抓錯了,放人吧。 ”于是,吳太和被松了綁。
大難不死,吳太和慶幸不已,后來才知道,他被抓走后,村里的同志急忙告訴恩縣三區的地下黨組織,黨組織聯系已經打進敵人內部的同志,買通了偽軍隊長,以誤抓為由將吳太和放了。
送子參軍
吳太和被救下后,更加堅定信念、積極奮發,努力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上級考慮到安全的因素,通知黨的活動大部分改在夜間秘密進行。這樣,吳太和白天就有時間幫著妻子閔慶英干些農活。
抗戰勝利后,恩縣解放。吳太和作為村長,積極參加斗地主、分田地,擁護人民政府,鞏固人民政權,保護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這時的門吳村成為解放后鄉政府所在地。1947年,門吳大鄉動員村里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以實際行動支援前線。在召開的動員大會上,吳太和一連幾天沒見有人報名,第一個站出來為兒子吳克杰報了名。
那時吳克杰是家中唯一的男孩,閔慶英知道后,氣得暈了過去,醒來之后,寧死不讓兒子去。
一年之內春秋兩次動員招兵,到了秋季,吳太和不顧妻子阻攔,再次為兒子報了名,送子參軍上前方。吳太和也深愛著兒子,顧念兒子的安危,但在他心中有一個更重要的信念:支援前線,解放更多窮苦人。為此,恩縣人民政府贈給吳家一塊牌匾,上題“革命先鋒”,懸掛于宅門之上。
1963年至1966年,吳太和任門吳村貧協主席,積極帶領貧下中農和村民開展工作,連續多次被評為公社和縣級突出模范。
吳太和作為一名解放前入黨的老共產黨員,直到1986年去世,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為黨的事業、為門吳村的發展,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奉獻了一生。他常對子女們說,做人要無愧于黨的事業,無愧于黨的培養。
英勇作戰
1947年,由于前方戰事吃緊,急需補充兵員,在經歷了半個月的集訓后,18歲的吳克杰被分編到晉冀魯豫野戰軍,也就是中原野戰軍,后為第二野戰軍。
吳克杰從軍后參加的第一場戰斗,是1948年的湖北英山戰斗。當時他所在的部隊是10軍29師。由于部隊夜間行進,在水稻田埂上行走,田埂又滑又窄,一晚上吳克杰摔了20多個跟頭,雙腿疼痛難忍,行走困難,一直咬牙堅持著,沒有出聲。天亮后連長見狀,讓他拽著馬尾巴行走。
到達預定的陣地后,部隊馬上投入戰斗。當時國民黨的一股軍隊退守至山頂,吳克杰所在的部隊從山下往山上進攻。這場仗打得異常激烈,最后敵軍在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下潰敗投降。戰后,憑借英勇果敢的表現,吳克杰火線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隨后,吳克杰參加了淮海戰役與渡江戰役。發生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戰役,包括戰前準備到結束,整個過程長達兩個多月。
在冰雪冷凍、北風呼嘯的惡劣環境下,大軍臥雪拼殺。在發起圍殲總攻前,吳克杰所在的防御區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5次大的戰斗,大大縮小了對敵人的包圍圈。在最后一次戰斗中,吳克杰在槍林彈雨中拼死奮戰,炮彈片射進他的后背,緊挨著腰椎的位置,彈片無法取出,至今還留在體內?;春鹨劢Y束后,部隊暫時駐扎在安徽蕪湖進行短期休整。
吳克杰傷愈后跟隨部隊繼續前進,參加渡江戰役。部隊征用了很多小木船、木筏,每條木船上人數不等,有的七八人,有的上十人,在渡江過程中,吳克杰親眼目睹戰友和支前的老百姓連船帶人被炸飛,心痛不已,登陸后,他與幸存的戰友以赴死的決心投入戰斗,最終解放南京城。
解放軍攻占南京后,吳克杰所在部隊負責守衛軍火庫近2個月的時間。新中國成立后,吳克杰由步兵轉為炮兵,在第十五軍炮兵基干團任連指導員,后參加抗美援朝。 1956年獲得解放獎章。1958年轉業到湖北農機廠工作。 1989年,在葛洲壩工程局第六工程公司離休。
離休后,為了發揮余熱,繼續為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吳克杰組建起宜昌市第一支老年秧歌腰鼓隊和門球隊,豐富和活躍了離退休老年人的生活。為此他接受記者采訪,上了央視《夕陽紅》節目。
目前,吳克杰已經90歲高齡,這位有著71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宜昌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