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小學舉辦校園足球對抗賽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社英語特色示范學校、全國新學校研究實驗學校、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范校……在長河小學的榮譽室里,近百塊榮譽匾牌引人注目。回想建校之初,校長王冰感慨萬千:當時只有1000平方米的三層單面小樓,資金不足、教師不夠、設施不全,學校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 9年過去了,長河小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有教職工90余人、學生2000余人,校園里不僅有寬敞明亮的校舍、鋪著草坪和塑膠跑道的操場,還有多個多媒體教學平臺。
從名不見經傳到聲名遠揚,長河小學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2010年,我們搬入位于東風東路北側的新址后,開發區投資4000多萬元升級學校軟硬件,學校進入快速發展期。 ”7月2日,王冰說,學校以培養“合格加專長”的教師、“全面加特長”的學生,辦“規范加特色”的學校為目標,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探索教師團隊建設的多種路徑,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成為開發區教育百花園中頗具特色的一支。
教學改革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
“大家認為學習小數乘除法中,什么最重要?”“我不贊成你的觀點。”……在講臺上說這些話的可不是數學老師,而是老師隨機抽選的一名學生。
原來這是長河小學實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他們通過“目標導學、微課助學、自學檢測、進階作業、合作探究、評價點撥”等幾個環節牢牢將學生吸引在學習之中,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認真學習的品質和深入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在翻轉課堂內,昔日“高高在上”的教師坐到了學生中間,而學生擔任課堂的主角,師生和諧互助,深度研討學習。“這樣的課堂不僅提升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彼此合作。 ”五年級五班學生范熊宇說。
去年9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又升級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一塊電子白板、師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一套及時反饋系統……數字化的教學環境,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實現了緊密融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更高了。“不當教書匠,要當教育家。 ”這是王冰的口頭禪。為了打造一支教育家型的教師團隊,激發全體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長河小學不斷加大教師培養力度,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定期邀請名師、專家來校作報告、上觀摩課,近距離指導課堂教學,組織教師赴全國各地參加教師培訓、教學優質課觀摩、專家講座等活動。學校同時實施校本培訓,每周進行一次常規學習與培訓,組織教師觀看光盤、開展教材研讀、撰寫教育案例和教學反思、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磨課等活動。推進教師讀書工程,定期給老師買書,訂閱教育類報刊雜志,定期召開“讀書論壇”。“翻轉課堂本著‘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充分落實‘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師生角色的重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長河小學副校長杜敏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是基石的奠基者,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 ”王冰認為,課堂模式的不斷創新,是長河小學打造教育家型教師隊伍、教師積極踐行新教學理念的最好印證。
因人施教尊重個性,全面發展
足球場上,每個小運動員都勇爭第一,在陽光的照耀下,汗水雖然浸濕了球衣,但他們的笑容卻燦爛充實;美術拓展班,每位小藝術家都在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描繪著五彩斑斕的世界,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孩子們的童心、童趣;校園中,有穿著漢服輕輕撥動古箏琴弦的女同學,還有一招一式認真學習跆拳道的男同學,以及耐心指揮腰鼓隊演奏的老師……在長河小學,這樣和諧美麗的場景令人動容,隨處可見。“課程就像是學校給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營養菜單,如果營養搭配不好或質量不高,就會導致孩子營養失衡。”王冰說,長河小學將“尊重個性,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置的原則,推進課程改革,滿足孩子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長河小學是德州市第一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位老師、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足球,每天上午課間,他們在優美的音樂中進行課間足球訓練。學校分低段、高段成立了兩個足球校隊,每周進行系統訓練,按計劃開展足球比賽。同時,學校和臺灣智高集團合作,建立了創客教室,引導學生盡情地發揮巧思創意,動手學經驗,玩中長知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開設了陶藝課和烹飪課,以課程主題為引領,學生們展開美妙的想象,憑借自己靈巧的手,創作出一幅幅生動形象、貼近生活的作品;開辦了書法、圍棋、架子鼓、舞蹈、笛子、武術、軍樂隊等30多個社團,每年舉行文化藝術節、體育藝術節、讀書節、主題書畫展、軍訓等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
近年來,長河小學學生在德州市校園“金話筒”、“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首屆中小學校園英語戲劇節,開發區春季運動會、春節文藝晚會和慶“六一”素質教育成果展等多項活動中表現突出。“教育公平不是單純硬件上的公平,真正的公平在教室里、課堂上,體現在學生的培養方向和成長軌跡中。拋開拔苗助長的應試教育思維,我們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認真對待每個學生,聽取學生和家長的心聲,并因人施教,這才是教育的公平。長河小學能有今天的成績,就是因為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做到了。 ”王冰說,一所學校的發展不是管理者一個人的功勞簿,而是一群人的奮斗史。
家校攜手
從教育“旁觀者”變成“合伙人”
“您好,請問這是陳保英的家嗎?我是孩子的班主任李景瑞,想和您聊一聊孩子的情況……”6月15日,六年級二班老師李景瑞走進學生崔北辰家里,與學生家長細致、深入地交流學生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家訪前,各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讓全體教師都明確家訪活動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并做好備課工作,對被訪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做到有的放矢,真正達到學校、家長擰成一股繩,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王冰說。
“經常有家長表示把孩子交給老師就放心了,對此我很擔心,因為這些家長忘記了自己也是教育者。”王冰表示,教師需要影響、改變、轉化的對象,不只有班里的學生,還有學生背后的家長。長期以來,長河小學非常重視家校合作,致力于把家長從教育“旁觀者”變成“合伙人”。為此他們實施了“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品行習慣的養成研究”“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創新研究”“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等多項相關省市級課題。
6月17日下午5點,在長河小學每周一例行舉辦的為期1個小時的家長教育指導課堂上,參加學習的家長們認真觀看,并及時做好記錄,期間沒有一個家長離開。
為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長河小學根據家長需求,設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家長成長課程。定期聘請知名教育專家、心理專家入校為家長作報告,解答家長的困惑,傳授先進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同時購買各種網絡課程,為他們提供各種專題知識講座。班主任利用家長會為家長推薦好書,請家長走進課堂講述育子心得以及遇到的困難,大家共同討論,形成人人發言、群策群力的局面,帶動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
“家校合作是實現高質量學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紐帶,相信我們家校攜手,能給孩子的成長插上更豐滿的羽翼,為他們的未來護航。 ”王冰說。
□本報記者趙治紅本報通訊員孫賢李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