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
我的童年是在北方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里度過的,對外界事物的熱愛,也是在那時的暑期萌芽的。
小村莊樸素、靜謐,在朝霞和夕陽中佇立著,像一位沉默寡言的母親。各家各戶低矮的土墻周圍,大大小小的樹木郁郁蔥蔥,放眼望去,一片片綠葉兒青翠得幾乎要滴出油來。伴著姹紫嫣紅的野花,蜂圍蝶陣、飛鳥鳴蟲,自然往來不絕。陽光縷縷灑向地面,向日葵會昂起頭顱,綻開燦爛的臉龐;雨后的草地濕漉漉的,奇異的蟲子會潛藏其中,深情地哼唱小曲。
小溪潺潺流淌,穿過白楊林,漫上一塊丘陵,最后形成一片湖泊。可以說,故鄉的一草一木、花鳥魚蟲,皆能引起我那顆小小的好奇心。
那幾年,街上沒有各色各樣的玩具,家里也沒有閑錢買這些。不過,我們玩樂的方式卻多姿多彩。截一段玉米稈,從掃帚上折一根細細的竹簽,再找一張廢紙,對折后裁開,穿在一起,就能做成一架小風車。清風徐來,手中的風車滴溜溜地轉動,和中央電視臺那首兒歌的意境全然相同: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起快樂的小伙伴……
核桃車又是不同的原理。將一只堅固的核桃掏空,打了孔,做好“轉軸”和上面的“風扇”,手動拉引線,風扇就歡快地轉動起來。除此,還有自己發明的跳房子、打三角板、花樣鐵環等游戲。這些鮮活的手工制品,增強了我們的動手能力,有趣的小游戲讓每個暑假都精彩不斷。
學習方面,強烈的求知欲使我從書本和習題中獲得了極大的歡喜。那時的作業也不少,除了《暑假作業》習題冊之外,還有大楷、小楷和其他需要抄寫識記的內容。至今清楚地記得語文作業中出現過一道對對聯的題,上聯為: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查了曾祖父留下的《對聯大全》,沒有找到答案。束手無策時,遇到村里一位名氣很大的高中生哥哥,他學識廣博,一連說出了兩種不同的下聯,一種是“山西懸空寺空懸西山”,另一種是“江西傳呼機呼傳西江”。且不說答案是否妥帖,這種題本身就趣味橫生。之后積累的“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等等,以及數學中類似腦筋急轉彎的題,讓我愛不釋手,最后竟用練習本記錄了整整六本,又請奶奶幫忙用針線把它們綴在了一起。
童年暑假,樂趣實在是太多了,許多事至今回想起來記憶猶新。那段歲月,賜予我一顆對生命無比熱愛而又十分敬畏的心,用“受益無窮”來評價它的影響力,是絲毫都不夸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