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姜曉琳
7月30日下午,王海玲正在辦公室跟手機視頻里一位老人用手勢比劃著什么,通過翻譯,記者明白了手勢的大致意思:“最近天熱啦,您別總吹空調(diào),注意開窗通風……”王海玲對視頻中的老人耐心地囑咐著。雖然這位老人與王海玲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她對老人的關(guān)照已經(jīng)堅持了五年,她親切地稱呼老人“俞大爺”。
80歲的俞大爺是二屯敬老院的一位孤寡老人,是一名聾啞人。俞大爺沒有結(jié)過婚,也沒有親人照顧,所以晚年在敬老院度過。而王海玲與俞大爺結(jié)緣,則是因為做義工。
五年前加入了義工隊伍
2014年7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海玲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穿著紅馬甲的義工在敬老院里為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的照片,她感到這件事很有意義,立即聯(lián)系到做義工的朋友,加入義工隊伍。進入敬老院后,王海玲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與大家交流有困難的聾啞人俞大爺,另外還有一位只會說重慶方言的阿姨。
最初,因為不懂手語,王海玲跟俞大爺交流比較困難,只能通過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的方式互相溝通。“他會寫字,單獨有個小本子記著去看他的義工的名字和電話,而且俞大爺可聰明了,敬老院這么多老人,就他記住我的名字了!”說到這里,王海玲臉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她說,相處的時間長了,逐漸了解俞大爺手勢的意思,進行簡單的溝通就沒問題了。自此,王海玲與俞大爺建立了深厚的“親情”。“俞大爺平時特別愛干凈,別人都是兩個人住一個房間,就他一個人住一個屋子,他的房間又干凈還有香味。”王海玲寵溺地笑著說,老小孩脾氣很倔,今年4月,因二屯敬老院整修,敬老院里十二位老人全部被安排搬到紅湖老年公寓住。剛搬到公寓第一天,俞大爺知道必須跟另外幾個大爺一起住套間的時候,不高興了,鬧情緒,王海玲勸了半天才說通他。
照顧二十多位孤寡老人
俞大爺平時特別喜歡跳舞,為此王海玲專門給他買了一些跳秧歌用的紅綢子,每次去敬老院看望他的時候都要陪他跳一會兒。“俞大爺無憂無慮,心態(tài)特別好,相處時間長了,就會覺得他像自己的家人一樣親近。每次我們義工去看望老人,走的時候他都會送我們到大門口。如果有段時間工作太忙,沒來得及去看望老人,老人就會借敬老院工作人員的手機跟我視頻聊會兒天。老人一生孤苦無依,我就是他的家人,會一直陪著他。”王海玲對記者說。
五年來,王海玲參與照顧包括俞大爺在內(nèi)的二屯敬老院里二十多位孤寡老人。可以說,二屯敬老院就是她公益事業(yè)起步的地方,也是她將愛心堅持下去的動力。即使現(xiàn)在經(jīng)營空調(diào)制冷行業(yè)的公司比較忙,王海玲還是會抽空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二屯敬老院看望這些“親人”,給老人們帶去營養(yǎng)品、慰問品,幫助老人整理房間,陪他們聊聊天,帶他們一起唱戲、唱歌、扭秧歌。
從未停下做公益的腳步
不僅照顧孤寡老人,王海玲還會抽時間給聾啞、盲人、孤獨癥、自閉癥的孩子送去歡樂,走進社區(qū)走訪貧困家庭低保戶,進社區(qū)、企業(yè)做免費的癌癥早期篩查、公益講座……整整五個年頭,她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工作再忙再累,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做公益的腳步。
尤其是近兩年,王海玲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預防慢性病、預防癌癥,毅然投入到“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活動和華盟公益福利免費發(fā)放活動中,利用本來就不多的休息時間走進德州的各個社區(qū)、企業(yè)、社會組織,免費為他們查體,開展防癌、控癌的公益講座,傳播健康生活理念,讓更多的人群提高預防意識,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遠離癌癥、遠離疾病,避免因病致貧。“通過做公益活動,我學會了知足;學會了俯下身來真正去做一些事情,不畏勞苦、不怕臟臭;學會多一些耐心與人溝通與交流。”王海玲表示,“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影響更多的朋友一起做公益,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