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指導企業負責人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孫瑋攝
□本報記者鄧靜
審批一個建設項目,要跑十幾個部門,蓋“百圖章”,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在工程建設項目領域,這樣繁瑣的審批程序拖慢了項目建設進度,影響了地方營商環境。
日前,我市召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會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長民出席,23個部門參加。就建設項目領域改革召開專門會議推進,足以看出此次改革的不尋常意義。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我市明確提出100個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實現這一目標,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怎么改革?改革后會有哪些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自上而下統籌,強化改革協調性
不同于以往簡政放權諸多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部署的系統性改革。其背景深遠、意義重大。據2017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國排名第78位,其中,“辦理建筑許可”指標位列172位,在10個評價指標排序中列最后。中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平均需要200多個工作日。這也是世界銀行在評價中國營商環境時,我國飽受詬病的一點。
2018年5月,我國在全國選取15個市和浙江省為試點,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減至120個工作日。在此基礎上,今年3月,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山東省優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隨即出臺,要求各市不等不靠,全面推進改革任務落實。
以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辦事難、辦事慢,問題出在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項目審批運行機制、運行流程不規范、不科學、不統一, 必須打破部門藩籬,部門協同發力改革。”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我市成立優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劉炳國任組長,市編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發揮牽頭抓總作用,負責改革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又是行政審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是我們該做能做、又大有可為的突破口。突破這一堡壘,將會釋放巨大紅利,為區域競爭贏得顯著優勢。”在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會議上,劉長民表示。
相關部門全員參與,這讓改革得以實現全流程、全覆蓋,這也是改革的亮點之一。全流程指在審批流程上,改革涵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從立項一直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全覆蓋指在工程項目類別上,覆蓋行政許可等審批事項和技術審查、市政公用服務等事項。
按照工程建設程序,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由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后兩個階段由市審批服務局牽頭。由牽頭部門組織協調各相關部門開展審批,并在規定時限內完成。
著眼企業需求,優化流程再造
從選址立項到竣工驗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26個部門、47個環節,完整的審批流程走下來,企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可想而知。
事實上,此次改革前,我市早已對建設項目審批進行了部分流程、部分環節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減少前置條件領域。抓住新一輪改革契機,已開展的改革進一步深化,相關改革全面推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協調性、統籌性大大增強。
“2018年,我市推出建設項目落地‘聯合告知、聯審聯辦’推進模式,將各個部門的意見和標準,一次性告知企業,以便企業全盤考慮。此次改革中,為進一步完善這種推進模式,我們正建設項目儲備庫,今后,招商引資來的項目,會先入庫,然后由行政審批服務局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模擬審批’。一方面讓已簽約項目選址落地省時省力。另一方面,對未簽約有意向的項目來說,能有效避免項目因‘硬傷’無法落地,企業做了無用功。”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模擬審批”的關鍵是做足事前工作。未進入正式審批程序前,企業需要與多個部門打交道,準備材料、辦理手續,對同一事項,有時各部門的建設條件要求不統一,甚至互相沖突,這會讓企業無所適從,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招商引資項目選址難、放線難、落地難。若想快速高效進入審批環節,前提是形成沒有矛盾沖突的整體規劃。為此,我市提出以“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
“一張藍圖”以多項規劃合一為基礎,明確劃定“三區三線”,即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有了這張藍圖,就會打破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籌的局面,避免互為前置,加速項目前期策劃生成。
目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主要依靠部門專網辦理或是線下辦理。由于各專網互不聯通,無法精確控制審批時間。企業反映審批效率低、反復提交材料的問題時有發生。改革后,這種狀況將得到徹底改變。利用正在籌建的工程建設審批平臺,可打通各專網信息孤島,有效控制每個階段、每個事項的時限。同時,凡是可通過內部共享獲取的信息,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交,將大幅精簡材料。
此外,“一窗口受理”解決企業“找誰辦事”問題,“一張表單”解決企業“怎么辦事”問題,也是流程再造的改革舉措。“我們會把企業和群眾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成敗的標準。主動換位思考,變‘我要怎么辦’為‘企業和群眾要我怎么辦’,再造審批流程,提升企業體驗,努力打造審批少、流程優、效率高,企業獲得感強的營商環境。”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提前對接介入,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
“有了流程圖,具體辦理時,我們就能一目了然知道現在要辦什么,下一步要干什么。以前線下辦的話,如果是新手,便不知道每一步如何走,不知道準備哪些材料。現在對照流程圖來辦,會方便許多。”在得知改革會推出詳細的審批流程圖后,不少前來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企業負責人表示。
出臺審批流程圖、統一辦事標準是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的重要體現,改革后,這樣的舉措會越來越多。目前,我市正全面清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以形成統一的審批事項名稱、申請材料和審批時限,并與投資項目清單相銜接。四個階段的牽頭部門正制定統一的辦事指南和申報表單, 建立完善審批清單服務機制,主動為申請人提供項目需要的審批事項清單,制定各階段辦事指南、申請表單、申報材料目錄。依據流程圖、辦事清單,企業不用在部門間來回跑,限時辦理方便快捷。
在市政務服務大廳二樓西區,設置有建設項目貼心幫辦服務區。 5名工作人員活躍在這里,為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咨詢等業務咨詢服務,協助辦理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報批手續。“政務服務大廳是企業落戶德州的第一站,必須給企業留下快捷高效貼心的第一印象。 ”幫辦人員郭銳說。
對符合條件的幫辦項目,幫辦人員會全程跟進服務,努力把辦理時間縮減到最短、效率提高到最快。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凡進入通道的項目,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統一牽頭負責,從項目受理到辦結,對各個審批環節進行全程跟蹤,實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