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喝水用水和城里一樣,24小時不停,嘛時候用嘛時候有,方便又放心。”9月30日,武城縣武城鎮史堂村村民張海亮說,他們村原來一直喝地下水,由于水的含氟量高,村里很多人有氟斑牙、氟骨病等。受益于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他們村從2014年開始喝上了黃河水,徹底解決了困擾大伙兒的一件大事。
多年來,我市始終把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先后經歷了飲水解困、村村通自來水、飲水安全3個階段。隨著2013年底我市實現整建制城鄉供水一體化,400多萬農民喝上了甘甜水。
曾經“冬吃雪水、夏飲雨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德州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占有量為211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0%。同時,深層地下水含氟量高,淺層地下水苦咸,80%區域的地下水達不到國家飲水安全標準,農村群眾飲水十分困難。
慶云縣嚴務鄉王皇村是“十八苦村”之一,一直生活在這里的81歲老人王洪璽忍不住感慨:“那時候想喝口不苦的水真是太難了。 ”他說,解放前,生活在苦水區的老百姓就靠著“冬吃雪水、夏飲雨水”生活。“春秋季節,大家在溝里挖土坑,水滲滿了舀到桶里挑回家,然后倒進水缸等著泥沙沉淀水清了再用。就是這樣的水,一家人也只是在燒水做飯時才舍得用。 ”王洪璽說。
在當時,找到干凈衛生的合格水源,是人們最關切的問題。解放初期,德州開展了打井大會戰,1958年,僅慶云縣王皇村就打了40多眼井,可打出來的水全是咸的。
1970年,農村供水主要是深4米左右的磚井、土井;到了1990年,則變成了10米左右的壓水井;1995年后,改為淺井和深井;2000年后則以深井為主……但深層地下水含碘含氟量均高于國家飲水質量規定標準的3倍,長期喝這種水,牙齒會發黃,關節會變形,尤其對兒童健康危害很大,不適于長期飲用,還是無法從根本上保證群眾的用水安全。
2013年實現村村通自來水
為了解決農村群眾的用水、飲水問題,讓農民喝上水、喝好水,2006年,我市下發《關于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通知》,確定把發展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工程,作為村村通自來水的主要模式,建設聯村供水工程。“那時候我們擴建了嚴務水廠,日供水能力由1.5萬立方米提升到3萬立方米,給全縣農村自來水全覆蓋提供堅實的保障。 ”今年62歲的慶云縣水利局退休干部韋秀田回憶,為了盡快給群眾安裝上自來水,全局干部群眾齊上陣,每天緊盯一線,最忙的時候工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干勁兒十足。“當年我們就完成了77個村的安裝任務,讓5萬余群眾喝上了純凈的自來水,基本實現了‘有水喝’。 ”韋秀田說。
2008年,我市又在山東省第一個提出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解決農村“喝好水”的問題,提出5年內使80%的農村群眾用上和城市同源、同網、同質的安全水。為把這項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市委、市政府連續6年把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把城鄉供水一體化列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科學發展綜合考評指標體系,以考核促進工作落實。“但是受投資規模限制,建設進度緩慢,到2010年底,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率僅38%。”德州市水利局農村供水處主任孫洪坤介紹,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規模化發展,整建制推進”的工作思路,把讓農村群眾喝上安全水、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兩步并作一步走,實現飲水安全的最高目標,時間節點也比國家計劃提前2年。
以此為起點,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步入大投入、大建設的“快車道”。僅2012年一年,就有136萬農村人口飲用上自來水,占全省解決農村飲用水問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慶云、寧津、平原等9個縣市區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2013年,集中財力對禹城、臨邑、武城3縣市進行突破,又解決了100萬人的飲水問題。至此,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全覆蓋,這也標志著德州完成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任務,成為全國第一個整建制城鄉統籌解決農村百姓飲水安全問題的地級市。
“面的覆蓋”轉向“質的提升”
雖然德州完成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任務,但部分地區自來水工程還是以深層地下水為水源,水源含氟量高,即使安裝了降氟設施,水質仍然難以保障。對照國家2006年發布的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加到106項,已建工程遠遠達不到新標準的要求。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市委、市政府把工作重點由“面的覆蓋”轉向“質的提升”,作出了“興建平原水庫,置換地下水源,確保飲水安全”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每個縣建設2座千萬方水庫的目標。同時,從加強水源地保護、規范水廠管理、加強水質檢測能力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建立起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管控體系。“目前全市累計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建成平原水庫21座,基本每個縣市都有2座千萬方水庫,水庫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鋪設集中供水管網5.4萬公里。 ”孫洪坤介紹,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率已達到98%,400多萬農民喝上了與城市居民同源、同網、同質的安全水。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努力打造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示范樣板,我市將通過實施飲水水庫聯通工程,變渠道輸水為管道輸水,實現“兩庫兩廠、水源互濟”,進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開展農村生活用水節水試點工作,科學制定用水階梯水量和水價,研究探索獎補機制,今年率先在禹城、臨邑、武城、平原4縣市試點,明年全面鋪開,通過市場、政府兩手發力,促進農村節水。“今明兩年,全市計劃更新改造村內管網3466公里,改造村莊687個,徹底解決無供水設施村的通水和飲水安全、水質風險高等問題。 ”孫洪坤表示,還將提高供水服務水平,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加強各縣市區供水服務人員業務培訓,提升水質檢測人員業務水平。創新服務平臺載體,建設全市統一的供水管理服務云平臺,提高農村供水智慧化、精準化水平,持續提升群眾對供水服務的滿意度。
□本報記者石秀秀楊鳴宇本報通訊員王凡存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