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強 高玉梁 通訊員田彬)10月20日,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一片400余畝的水稻田正在收割,實測畝產500至600公斤。“這片土地曾因石油污染寸草不生,劉驍勇博士帶著他的團隊,用一年時間對土壤進行了修復,才種出了水稻。 ”參與修復項目施工的盤錦市大洼區東風鎮農民盧俊德,接受記者視頻采訪時說。
劉驍勇是山東碧泉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1982年出生于濟南,2014年在加拿大獲得博士學位,次年在齊河縣創辦了這家專司土壤修復的公司。他說:“中國土壤污染物超標率16.1%,我學的是微生物和生物化學專業,要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祖國受污染土壤‘治病’。 ”
談及為什么把公司落戶在齊河,劉驍勇說:“2015年回國創業的時候,考察了全國好幾個地方,是齊河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我。這里的政府工作人員辦事不推不拖,還積極進企問需幫解難題,使我可以專心研究土壤修復技術。 ”
公司成立后,劉驍勇組建了20人的技術團隊,采用原位法和微生物技術修復污染土壤,這種方法是根據污染物的嚴重程度確定修復手段,然后將藥劑注射到土壤里,可降低修復成本,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且能持久保持凈化。 4年來,他們實施了大量受污工業用地和農田的修復改良工程,涉及工業污染用地40余萬立方米、污染及退化農田600余畝,囊括了國家、省、市三級污染土壤修復示范項目。“我們的第一個項目,是對德州一家化工廠8萬立方米污染用地實施土壤修復。今年8月,經過省環保部門第3次檢測,昔日氣味刺鼻的不毛之地,不僅異味沒了,還長出了1米高的野草,達到了預期修復效果。 ”山東碧泉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惠生介紹。
目前,劉驍勇和他的團隊共獲得7項國家發明專利和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18年,劉驍勇入選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今年5月,榮膺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今年1月1日起施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復這個行業迎來發展的新契機。我們實施的微生物修復技術雖然在國內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但仍要不斷研發新技術,計劃與上海交大、中科院等單位合作參與相關國家課題,瞄準國際領先,讓更多被污染用地重生。 ”劉驍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