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無止境 勉力攀高峰——訪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導賈海朋
□本報記者張曉航劉瀟本報通訊員張大偉
個人簡介
賈海朋,1971年生,平原縣恩城鎮人。現任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結構與 多 學 科 優 化 學 會(ISSMO)會員、中國力學學會(CSTAM)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CMES)會員。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及科技廳重點項目,曾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深色牛仔褲、淺色豎條紋襯衣、老舊的登山背包……11月25日,記者見到了賈海朋,他的頭發已有些許灰白,穿著簡單樸素。當談論起學術問題時,他的眼里開始放出光芒,嚴謹的數據和專業術語從他口中“流淌”。
48歲的賈海朋是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從上大學開始,就沿著工科道路一路前行,嚴謹科研、潛心育人,探索和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大學立志潛心苦讀
見面伊始,談及人生履歷,賈海朋很快打開了“話匣子”,他笑著說,自己是“誤打誤撞”走進機械工程領域的。
賈海朋是平原縣人,1971年出生在恩城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回憶中,他的童年是無拘無束的。“當時孩子們之間沒現在這種競爭,父母也不會過多約束,完全是被‘散養’,卻過得真實且快樂。 ”
小學和中學階段,他成績一直不錯,一門心思想著考出農村,但對于考取什么大學、選擇哪個專業沒有篤定的計劃,唯一確定的是必須要讀工科。“對工科也沒具體概念,單純覺得男孩子學工科很合適、很有用。 ”賈海朋回憶。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賈海朋順利考入山東工業大學(后合并到山東大學),學習內燃機專業。“大學本科是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期間我確定了今后的一個研究方向。 ”賈海朋說。
一次專業課上,老師播放的視頻課件中講述說:一些西方國家的重載列車,長度可達4英里以上。這讓他無比驚羨:“是什么樣的內燃機作為列車的動力支撐?為何我們國家制造不出來? ”
就這樣,賈海朋將目光聚焦于內燃機性能及結構參數研究。在他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內燃機運轉的節奏如同鋼琴曲一般美妙。為更深入地研究內燃機調控和優化方面的知識,他潛心苦讀,做到了對10余本專業書籍了如指掌,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本科學業。
深耕學術 初心不渝
本科學業完成后,本已回家鄉找到一份體面的國企工作,但賈海朋的學術道路并未就此止步。
1998年,他選擇攻讀碩士學位,就讀于大連鐵道學院(今大連交通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師從兆文忠教授。
當時,恰逢國內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機械設計的起步階段。為此,賈海朋將計算機領域的知識點一點點吃透,編寫程序代碼讓他如癡如醉,甚至徹夜不眠不休。
命運總是垂青勤奮之人,經過不懈努力,賈海朋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熟練應用到專業研究方面,這樣一來,與傳統設計模式相比,效率至少提高了50%,這令導師和其他同學都頗為驚訝。
“大學本科階段側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碩士階段則更注重實際應用。 ”賈海朋解釋道,設計位于產業鏈的前端,好的設計有助于形成先進技術,進而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增加經濟效益,“在碩士階段,我不遺余力做的,就是解決傳統方法無法解決的復雜設計問題,縮短設計周期,提高市場反應能力,以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01年,賈海朋進入大連理工大學,攻讀計算力學專業博士學位。何謂計算力學?賈海朋告訴記者:“比如通過改變金屬原有的力學與結構設計,使其性能更佳,從而應用于機械工程、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水利工程等領域;同時,應用計算力學能節省設計成本,縮短設計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
讀博期間,賈海朋開始承擔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每當攻克一個課題,會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說,一直以來,他就是憑著這種成就感,在枯燥的實驗環境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日夜,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2005年,拿到博士學位的賈海朋到河北工業大學任教,并在2006至2008年期間,在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后工作站進行博士后階段的研究。期間,與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承擔了重載刮板輸送機結構優化設計科研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項目獲得2011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后,他繼續留校工作。
工作以來,賈海朋參與了大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及科技廳重點項目等。
“科研無止境,工作幾年后,我又‘跨界’到生命科學領域,并多次去美國、韓國做訪問學者,期待今后在生物結構及其生長制造方面能有所突破。 ”賈海朋語氣十分堅定。
27年堅守,衣襟染霜華,青絲成白發。現如今,除了承擔繁重的科研任務,賈海朋還經常奔波于全國各地,出席各類學術交流活動。
多年來,賈海朋和他的團隊始終堅持產學研一體,用一項項技術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與此同時,賈海朋還要為本科生上課,帶研究生進行課題研究。在學生眼中,賈海朋是位治學嚴謹、思維創新的好教授、好導師。從教以來,他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子,在機械工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擔當著重要角色。
反哺鄉梓 續寫情緣
離開家鄉已多年,但賈海朋表示,無論何時都忘不了回家的路。近些年,他回德州的頻率越來越高,“這里有我的根,我特別愿意把科研成果帶回來,讓家鄉企業轉化成實際生產力。 ”“這幾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我幾乎都參加了。家鄉重視科技與人才的態度和舉措讓人感動,這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所在。 ”賈海朋說,前幾年,德州普利森公司與他取得聯系,雙方開展了計算機模擬大型高精度數控車床床身項目的合作,助推企業做精做強。“未來,我會開展大農機方面的研究,家鄉有很好的農業基礎,肯定會有更多合作機會,我非常期待。 ”賈海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