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直擊痛點、堵點、難點,發現新點、亮點,閃電新聞記者在蹲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的第10個年頭。今年,閃電新聞特別策劃推出《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奮戰在一線》《蹲點Vlog》等新春走基層系列策劃。通過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挖掘山東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等工作中破解痛點、堵點、難點的典型做法和典型故事,展現“重點工作攻堅年”,山東各地的敢于攻堅克難的勇氣,新舊動能轉換新成果和新成就。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0日訊 黃河灘區作為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灘區脫貧成為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戰。今天,閃電新聞記者探訪了濟南市長清區兩個灘區小鎮。搬遷正在進行,那里的村民生活有何改變?
在濟南市長清區的歸德鎮,閃電新聞記者注意到,這里的房屋和下面的地面存在明顯的落差,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房臺,在這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年攢錢 三年墊臺 三年蓋房 三年還賬”。今年76周歲的歸德鎮朱中村村民王現侖,自小生活在灘區,談起村臺歷史,記憶猶新。在原村舊址他指著以前的房臺告訴記者,筑村臺的目的就是為了迎接洪水漫灌上溢。
“一遇到黃河水漫灌,就一層沙土,糧食也打得很少,能有好生活嗎?”王現侖老人告訴記者,他居住的老宅塌過三次,每次都坍塌的很徹底,辛辛苦苦攢的那點錢都蓋房子了。
在村里,蓋房子是個“大工程”,一算下來,積蓄所剩無幾,有的村民甚至要借錢蓋房子,灘區外的姑娘也很少愿意嫁到這里來。
為改變灘區百姓世世代代水患致貧的問題,山東省將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列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按照規劃,到2020年,山東將全面完成灘區居民遷建各項任務,基本解決60.62萬灘區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去年10月26日,歸德鎮5400多位村民領導新房鑰匙,遷入崇德苑社區一期53棟新樓房。村民們的生活,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現侖老人告訴記者,搬入新居,最大的變化就是房子,再也不用操心筑房臺了。
“在我村的時候街道很狹窄,也不平整,來這里以后街道又寬,晚上又有燈,和畫一樣。”比較起之前村里的生活,小區街道更寬敞,也更平坦。變化的不止是外部環境,王現侖老人說以前在村里的老房子里做飯燒柴火,一頓飯做下來,往往弄得灰頭土臉,搬到新房子后連門都不用出,做飯用電、天然氣,很干凈。
根據規劃安排,歸德街道崇德苑社區共安置10469人,共3844套安置房。目前已經完成一期搬遷5400多人。二期31棟安置樓,目前15棟樓已完成竣工驗收,還有16棟樓春節前完成竣工驗收,預計到2020年6月搬遷入住。
而在歸德鎮相隔的孝里鎮,預計安置39個村3.2萬群眾的孝興家園149棟居民樓主體已經封頂,目前內外裝飾已完成85%。選房日期臨近,昨天一大早,徐淑富就冒著大霧,騎上三輪車趕去今年6月即將入住的孝興家園小區。這里將是三萬兩千多位遷建灘區群眾的新家,也是全省最大的黃河灘區集中安置社區。
“真好啊,各個屋里都有暖氣片,我挨著拍拍。”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土臺子村村民徐淑富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她要拍了回去都叫鄰居看看,對即將搬遷的新居,徐淑富說她很滿意。相比起現在居住的村房,新房子里還有暖氣片,又干凈,又衛生,方便多了。
一期完成搬遷后,歸德鎮原來這些遷建的村莊騰出來1100多畝土地,已基本完成復耕,接下來將探索土地流轉與村民自種相結合,爭取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助力農民增收。而在隔壁的孝里鎮,雖然今年6月份才開始搬遷,但是安蘭村村民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早早動手,對灘區的上千畝復耕土地做了發展桃子、軟籽石榴等經濟作物的規劃。
“生活是有奔頭的,越來越好。”孝里鎮安蘭村村支部書記安立山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閃電新聞記者 郝愛印 韓騰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