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3月2日電(記者 楊守勇 袁軍寶 邵魯文)服裝企業轉產防護服和口罩、酒廠轉產消毒酒精、燒堿廠改做消毒液……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爭”中,工業大省山東作為“糧草重地”,政府連夜審批,企業加班轉產,一場大規模企業轉產行動在全省迅速展開。
萬眾一心克時艱,團結協作保生產
2月26日,在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首批1萬件民用防護服縫合完畢甫一下線,就在煙臺裝車迅速運往武漢。
而在一個月前,誰也不會想到這家大型時裝企業會轉產防護服。在集團新成立的舒朗醫療公司車間,一排嶄新的封條機高速運轉,為防護服縫合處貼條密封。舒朗集團董事長吳健民說:“這些設備都是從韓國緊急訂購的。我們依托集團成熟的生產能力,通過技術改造快速展開防護服生產,為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物資支持。”
“最后一粒米做軍糧,最后一尺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抗戰時期,山東沂蒙老區人民一個個支前故事感人肺腑。
而在抗“疫”關鍵期,山東的時裝廠、醫用材料公司轉產防護服;牛仔褲廠、內衣廠、裝備制造廠轉產口罩;糧食酒廠轉產消毒酒精,燒堿廠改做消毒液……一個多月來,山東各地各類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全力支援醫療防護物資保障。
山東富山集團有限公司工人們在加緊生產口罩。(富山集團供圖)
沒有機器設備,就用人工替代。位于山東臨朐縣的富山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內衣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但為了抗擊疫情,公司決定緊急轉產口罩。“現在公司每天能生產4000多只口罩,過幾天新設備到廠后,日產能將達到8萬只。”富山集團有限公司車間里,由于部分設備尚未到貨,工人們先暫用手工縫制代替部分機器生產。
沒有醫用酒精,就用糧食酒精替代。為緊急提供疫情防控緊缺的消毒酒精,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現有的特級食用酒精生產線,轉向生產75度消毒酒精,預期產量每天可生產300多噸,現在每天能達到100多噸。
短短一個月,山東口罩產量提升3倍多,醫用防護服產量提升6倍多。
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沒困難
困難時時有,難不住山東有擔當的企業。從選址、辦證、調運設備與原料、安裝、消毒,到首件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樣品下線,位于山東威海的迪尚集團有限公司僅僅用了一天。
2月9日,迪尚決定利用服裝生產經驗和人才優勢,轉產醫用防護服。2月10日下午,擁有5條生產線的迪尚新工廠即下線第一件醫用防護服樣品。集團董事長朱立華說:“如此快速落地生產,離不開政府鼎力支持,展現出我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努力。”
迪尚集團工人在生產車間忙碌工作。(迪尚公司供圖)
為了迪尚醫用防護服工廠盡快投產,威海當地政府各部門“點對點”服務,協助企業快速辦理營業執照、協調廠房和電力配套等。到22日,迪尚集團已經有8條防護服生產線,24小時連續生產。
辦執照,政府連夜審核審批;缺廠房,政府幫忙緊急協調;缺資金銀行第一時間提供貸款;缺技術工人,企業間互幫互助……在企業轉產大行動中,各界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戰“疫”之中,只有“兄弟”,他們全力相助。1月29日晚,具有國標無菌防護服生產資質的棗莊康力醫療公司,因缺乏封條機設備無法放量生產,經工信部門緊急調度,濰坊夢楚、日照太陽鳥、菏澤朱氏的3位企業家從自己車間里臨時拆卸5臺,當天夜里就將11臺機器運達康力公司,無償借用給平日的競爭對手。
戰“疫”之中,不分你我,他們“共享員工”,形成“聯合部隊”。當威高醫用材料公司新上防護服生產項目時,在技術工人和技術工藝上遇到困難。當地政府獲知后緊急協調,迪尚集團迅速組建30多位技術骨干組成的志愿者團隊,不計報酬,到威高醫用材料公司上班。
只要人民需要,企業不講條件
“剛開始轉產的時候,是不計成本的。我們用縫紉機做的口罩,成本每只在4.5元左右,但對外供應的價格只有3元。想到300個口罩就能支持一個小微企業復工,我們堅持了下來。”山東海思堡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學強說。
山東海思堡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近期轉產口罩,圖為工人們在車間加班加點制作口罩。(桓臺縣委宣傳部供圖)
由于轉產初期員工不熟練、部分原材料漲價等原因,不少轉產企業在虧損運營新生產線。山東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山東鑫瑞娜家紡有限公司等企業負責人表示,“先干再說”“還沒來得及具體核算收益情況”“差不多能收回成本”“賠本也要干”,語氣中透露出的更多是急迫和責任感。
“轉產肯定會帶來經濟損失,但越是危急關頭越要體現企業的責任擔當。”山東向尚服飾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紅梅說,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開足馬力生產。
各級政府部門也在采取多種措施,盡可能保障企業利益。山東省人大常委會2月13日表決通過關于依法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對企業按照政府指令性計劃生產而造成過剩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明確予以兜底采購收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