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兆鋒 報道 位于單縣的山東朱氏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口罩生產線馬力全開。 □ 本報記者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劉厚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罩等醫療防控物資緊缺。如何解決這一巨大的缺口,位于單縣的山東朱氏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朱氏藥業)大年初一緊急調度,在短短的時間內讓口罩日產從1萬只迅速上升到了17萬只。
作為一家原本不是以口罩生產為主業的藥企,他們是如何做到口罩產量“突飛猛進”的呢?近日,記者來到朱氏藥業蹲點探訪。
兩個手機天天被打爆
2月26日上午,我們來到朱氏藥業,經過測量體溫、登記消毒后,得以進入廠區。
“公司的員工,每天要測兩次體溫,消毒兩次,雷打不動。各部門主管負責各部門區域的消毒。防范意識深植于每位員工心中,員工打個噴嚏、流鼻涕也報告。”朱氏藥業口罩生產項目總指揮朱啟建說。
朱啟建的電話不時響起,都是詢問購買口罩事宜的。“我的兩個手機,天天被打爆,不長時間就沒電了。”
一塵不染的生產車間內,員工們身穿標準化藍色工作服,“全副武裝”在生產線上操作,一只只口罩如流水般飛下生產線。現在企業有578位員工倒班上崗,8臺機器馬力全開,24小時不停機,口罩日生產能力達到17萬只。
在生產區的走廊里,我們隔著玻璃觀望一個漆黑的車間,朱啟建解釋說:“這是注射器生產車間,設備都是德國進口的。現在暫時停產了,全力保口罩生產。”
日薪2萬元從外地求才
在口罩生產車間,朱啟建梳理出朱氏藥業生產口罩的時間節點。
朱氏藥業董事局主席朱坤福得知疫情防控亟須口罩后,大年初一,帶領集團主要負責人連夜奔赴江蘇張家港,洽談購買口罩生產設備。他們次日凌晨一點半到達張家港后,與合作商洽談,凌晨四點多,訂下10臺設備。
設備訂了,但沒有物流公司運送,朱氏藥業就派出了自己的物流車負責設備運輸。“運輸過程非常困難。由于設備數量多、體積大,我們分派三批物流人員進行運輸,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負責生產的經理孟良玉說。
初三晚上,設備運回單縣。他們立即組織安裝、生產。由于疫情,設備安裝人員無法到企業,設備無法正常安裝運轉,怎么辦?公司當即決定,以每人每天2萬元的報酬,從外地聘請技術指導員,同時組織員工進行口罩生產培訓,并將所有能上崗的人力投入口罩生產線。
“醫用口罩不是朱氏藥業的主打產品,以前我們只有一臺機器、一天1萬只的生產能力。疫情防控,口罩缺口大。朱氏藥業作為省應急企業,應該有企業的擔當。”朱坤福說。
多虧了政府幫助協調
“在擴大口罩生產的過程中,政府給予的幫助讓我們很感動。包括原材料、設備的采購和相關手續的辦理,一路綠燈。”朱啟建打開手機,調出一張通行證的截圖,“前天晚上,我們去外地買維修設備。下高速后,20公里內有六七個疫情防控卡點,不讓通行。我們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值班人員連夜給辦通行證,通過手機發過來。深夜12點還打電話詢問通行情況。”
“節后開工,因為疫情防控,很多員工出不了村,沒法返崗。當地政府看我們需要哪部分員工上班,就協調他們來上班。說實話,確實很讓人感動。還有貸款問題,在政府的協調下,節后已有4批貸款到位,分別是300萬、500萬、800萬、1600萬……”朱啟建說。
員工怎么就餐?11點40分許,我們去餐廳,見員工三三兩兩到餐廳吃飯,餐桌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開飯時間為兩個小時,員工分四批就餐。原本能坐4人的桌子,只坐1人。我們碰到了剛吃完飯的員工魏輝。他大年初一放棄舉家團圓,到車間調試設備。“新機器上午安裝,下午試機。這段時間工作很緊張,大家沒有叫苦叫累的,都在加油干。”魏輝說。
生產口罩還面臨啥困難
口罩的產量擴大了,企業還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原材料漲價,這是當前口罩生產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朱啟建說,“口罩看著簡單,實際上生產的機器設備很精細,在生產時需要精準控制。原材料漲價,生產設備、運輸成本也漲價。比如,生產設備的配件超聲波發生器,平時是4000元一臺,后來漲到8000元一臺,我們公司剛買進的10臺,已經是2萬元一臺了。”
原料酒精,原先是一噸4000元,疫情發生后漲到1萬多元。“有資質拉危險品的車,菏澤及周邊地區電話打遍了。”朱啟建說。
據朱啟建介紹,當前口罩緊缺,政府鼓勵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對生產設備也要搶購,生產設備的配件出了故障,不好配。有個配件,由于物流當時跟不上,為了保證生產,他們安排車輛專程去取。
朱啟建認為,這些共性問題,一方面需要市場調節,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彌補市場的失靈。
晚上10點多,朱坤福去車間轉轉,看看設備運轉情況。對于他來說,看著一只只口罩流下生產線,就覺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