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銳評丨疫情大考面前,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中國抗疫實踐帶給世界的思考之四
“武漢街道空無一人,但是每個窗戶后面都有配合應對疫情的市民。中國展現了驚人的集體行動力與合作精神。”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2月下旬在結束對中國的實地考察后發出的感慨。
在這位國際公共衛生專家眼中,支撐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勝利的力量,來自于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指揮這場戰役中以人為本理念的精準部署。而以人為本的理念,正是植根于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之中。
作為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斷流的悠久文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觀,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亮出了鮮明的底色。每個中國人面對危機時,個人利益自覺服從公共利益的家國情懷;中國人之間的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而所有這些,正是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體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作出的闡釋。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大力倡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并將其運用于治國理政。習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與定位,使其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并化為應對國內外重大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
人們看到,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顯示了強大力量。回顧疫情發生以來這3個多月,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共識是,以“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為集中體現的制度優勢,是中國有效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因素。“制度優勢的充分發揮,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密不可分。”中共中央黨校的一位學者這樣認為。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多年,最可貴的思想之一就是執政者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儒家經典《尚書》強調“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在講話中也多次引用這一政治格言。民惟邦本的傳統價值觀,對應了中國執政黨一貫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生命的保護和拯救是中國執政黨的出發點。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他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牢制度防線”。4月17日,當武漢重癥病例數從最高峰9000多例降至約30例時,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仍然明確要求,湖北和武漢要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精心治療、悉心護理重癥患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者、呵護幼兒,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國人同樣是這樣做的。不分老幼、無論貧富,“生命至上”成為中國疫情防疫的基本準則。
這一組數據能說明問題:為盡可能挽救湖北和武漢重癥患者生命,中國政府把他們安排到高水平醫院進行集中救治,國家級醫療團隊專門制定“一人一策”診治方案;武漢確診的2500多位80歲以上高齡患者中,救治成功率達70%,年紀最長者為108歲;截至4月6日,中國確診住院的重癥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少數危重癥患者治療費用達到幾十萬元甚至百萬元以上,除醫療保險給予報銷外,個人負擔費用將由國家財政進行補助……正如很多國際分析人士指出的,這種竭盡全力治病救人的舉動,包括對高齡老人和困難家庭的不離不棄,在許多國家是很難做到的。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日前在接受采訪時強調,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對中國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要保護好弱勢群體,包括老人、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和窮人,“為此不惜代價”。中國執政黨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得到了中國老百姓的充分擁護和極大信任。這次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老百姓對中國執政黨的向心力再次得到大幅度增強。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中國能在短時間內戰勝疫情,除了執政黨心系人民,采取科學、精準、有力的防疫舉措外,還與中國民眾的愛國主義和奉獻犧牲的精神密不可分。熟悉歷史的人想必知道,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不斷與各種風險挑戰作斗爭的艱辛歷程。
無論是自然災害、外敵入侵,抑或是外部封鎖,從沒壓垮過中國人民,正是因為中國人具有不懼苦難的堅韌品格,懷有“舍小家顧大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習近平主席曾說,“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在這次抗擊疫情的舉國戰役中,這種寶貴的家國情懷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
1月23日,為有效遏制病毒傳播,一場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衛生隔離行動在武漢開啟。很多市民默默承受喪失親人的痛苦,在家隔離配合政府防疫部署;一些家庭無私捐贈親人遺體進行醫學解剖,為增進人類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作出貢獻。英雄的武漢人民有這樣的共識:只要武漢疫情被有效控制,湖北和全國的疫情防控形勢就能從根本上得到扭轉。
放眼全中國,懷有濃厚家國情懷的中國人不計其數。來自中國各地的4.2萬余名醫護人員快速馳援湖北與武漢,義無反顧地成為“最美逆行者”,有人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正是抱定共克時艱的意志,14億中國人齊心響應國家號召,自覺居家隔離,為疫情防控盡自己的一份力。艾爾沃德在考察中國防疫工作后曾動情地說,“中國人民的堅韌和奉獻,極大延緩了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中國人民為防控疫情作出的犧牲,是對人類極大的貢獻。”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還提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習近平主席一直強調“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這一點在抗疫中也得到深刻體現。人們看到,在武漢“封城”的70多天里,武漢人并不孤單——來自中國各地的醫療和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運抵武漢,全體中國人都在以各種方式為武漢加油打氣,海外華人也紛紛捐款捐物,這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眾志成城、戰勝困難的真實寫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強調“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一理想追求與習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人類所追求的公正合理世界秩序的價值目標是共通的。這次疫情防控中,中國與各國的守望相助、“投桃報李”令人印象深刻。在日本捐贈給武漢抗疫物資的紙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無錫回贈給日本豐川市的口罩包裝箱上,寫著“一衣帶水,源遠流長”……這場疫情防控,讓人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更加閃亮。
多難興邦,是中國人對災難的一種辯證觀。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坐標下,這場疫情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歷程中經歷的又一個風浪。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的中華民族,再一次展現出了戰勝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放眼未來,浸潤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14億中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信心更加堅定,更有力量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風云中堅毅前行,努力實現既定發展目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