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志激發“心”動力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錦瑤
今天是第73個“世界紅十字日”。修復家庭關系、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留守婦女心理疏導、為貧困學子捐款……德州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開展“扶貧扶志扶信心服務行動”,正在助力脫貧攻堅的路上穩步前行。近年來,作為德州市紅十字扶貧行動的重要內容,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已為貧困人群提供了600余人次心理疏導,捐贈助學金額3萬余元,擦亮了“德州紅奉獻美”的紅十字志愿服務品牌。
扶心扶貧從“心”開始
“最近怎么樣?有需要我幫忙的嗎?”去年11月初,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志愿者任俊河再次來到德城區黃河涯鎮崔莊村貧困戶張秀芬家,與11歲的小欣熟絡地聊起天來。經過多次溝通交流,小欣一改內向的性格和頹廢的想法,變得積極向上樂觀起來。
小欣的母親因患精神分裂癥常年住院治療,父親也拋棄她遠走他鄉。小欣自幼便與姥姥張秀芬相依為命,雖然祖孫二人生活貧困,但小欣的學習從沒落下。半年前,小欣得知母親的病癥越來越嚴重,她變得不愛說話,也不幫姥姥干家務,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她最近總是自己揪頭發,還嘀咕也會得她媽那種病,這可怎么辦啊?”張秀芬向黃河涯鎮婦聯求助。
得知小欣家的情況后,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志愿者任俊河便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多次到小欣家中為其做心理疏導。任俊河一邊幫她分析問題,一邊進行適度指導,鼓勵小欣把目標具體化、落實到行動中。“做完心理輔導,孩子做作業積極了,也主動洗衣服做家務了,每天還給我講講學校的新鮮事。現在每到周末她就盼著任老師過來,要給他說說自己的表現,特別感謝任老師和鎮上扶貧辦。”張秀芬老人激動地說。“把教育扶貧落實到實處,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德州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隊長苗健說。“我們以貧困家庭兒童及其監護人為重點對象,為其提供心理輔導,增強貧困家庭兒童對生活的信心,形成健全人格,同時幫助監護人樹立社會責任感,關愛兒童成長。”
扶志增強脫貧信心
而對德州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表達感激之情的,不只有小欣和她姥姥,夏津的呂霞(化名)一家也同樣心存感激。46歲的呂霞在家政公司做保潔員,而48歲的丈夫付強(化名)卻因沒有一技之長在家中無所事事,靠呂霞一人的微薄收入度日。為此,夫妻倆經常吵架,13歲的女兒也多次離家出走。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心理救援隊的志愿者趕赴夏津呂霞家中。針對付強對未來生活感到不自信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疏導,付強逐漸變得開朗起來。“有些貧困人群因為自己沒有一技之長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愿意邁向社會。志愿者們以‘致富先治腦和心’為突破口,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打開他們的心結,讓其重拾生活信心,摒棄‘等、靠、要’思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苗健介紹,志愿者們通過專業知識為貧困者打開了一扇窗,激發他們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鼓勵他們憑著志氣在思想上、精神上站起來。
奉獻心理救援顯擔當
為了給這些貧困家庭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環境優雅的心理疏導場所,紅十字心理救援隊的志愿者還將自己家中的房子無償提供出來,同時積極聯系愛心組織,幫扶貧困孩子完成學業。截至目前,幫扶貧困兒童370余人,捐贈助學金額3萬余元。
2003年,陵城區邊臨鎮的小杰(化名)因父親突然患病離世,家中欠下數十萬元的巨款,小杰面臨輟學的困境。就在一家人眼看山窮水盡時,紅十字心理救援隊的志愿者趕到小杰家中,當場表態:“一定會把責任擔起來,不讓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在他們的幫助下,解決了小杰的輟學危機。同年,還通過德州市希望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資助了夏津縣雙廟鎮的小強(化名)。
經過多年資助,兩個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并找到工作。“德州市紅十會和希望工程已在我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種子,作為家庭貧困學生,我會用自己的行動回報愛心人士,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小杰在向苗健表達謝意的時候說。
近年來,市紅十字會圍繞脫貧攻堅、環境保護、精神文明創建等全市中心工作,開展紅十字志愿服務,打造“德州紅奉獻美”志愿服務品牌。市紅十字會業務部部長陳冬梅介紹:“心理扶貧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將充分發揮紅十字會作為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凝聚人道力量,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將社會的關愛傳遞到位、幫扶落實到位,引領貧困家庭走向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