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見習記者楚艷艷攝影趙祜昊視頻孫學虎
一揉二碾三捏,楊予手中的面團逐漸顯露出眉目含笑、憨態可掬的人參娃娃形象。近日,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面塑手藝人楊予走入校園,帶領孩子們領略面塑技藝的魅力所在,反響熱烈。在對面塑技藝的好奇下,記者跟隨楊予走進他的工作室,體味面塑藝術之美。
作品《富貴花開》
將面團變為藝術品,重點是手上功夫。滑、切、碾、壓、揉、挑、刻,多種技法運用得當,方能使作品熠熠生輝。切出翎羽,壓出斑點,挑出弧度,才有了楊予桌上那一只絢麗多彩的面塑孔雀,它昂頭拖尾,羽毛在紫藍黃紅多種色彩中交匯,靈動姿態愈顯。
裝頭發
“如塑關公,需得先知他生有一雙丹鳳眼、兩道臥蠶眉,騎乘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創作歷史人物、神話人物前,楊予會先閱讀相關人物的文史資料。在他看來,腦海中的人物形象完善了,才能動手。
塑人最難是塑“神”。塑人要抓住人物特征,更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人物的微表情、衣紋的處理、顏色的搭配,各方配合要恰到好處。在楊予的作品中,仕女含羞帶怯,武將不怒自威。透過人物的眉眼,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風塵撲面。
掃腮紅上妝
“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真人肖像。”楊予介紹。真人肖像千人千面,許多時候,楊予要憑一張照片捏出立體人物塑像。他的竅門是“相面看骨”,精準把握五官結構、骨骼方位、人物形態,同時采用一些夸大人物特征的手法,使人物更加生動逼真。
作品《觀音菩薩》
從事面塑的十年間,楊予也曾有過迷茫時刻,是不斷的學習、鉆研,讓他在技藝和事業上打開了新天地。“知識是越學越多的。”如今,楊予仍在不斷創新,將傳統技法與現代審美結合到一起,以使面塑藝術更好地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