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朱代軍 通訊員 吳華 孫敬峰)當支柱產業整體遭遇發展新瓶頸,武城縣的選擇是大刀闊斧地全方位轉型。目前,在武城縣,一場中央空調通風產業質量提升工程正轟轟烈烈展開。
向支柱產業“開刀”,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眾所周知,在武城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中央空調通風產業舉足輕重。最盛時期全縣相關企業達3500多家,從業人數7.8萬人,形成了一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在德州市中央空調產值占比達80%以上。
然而,繁榮表象的背后是暗流涌動。無資質無手續、“散亂污”、產品同質化、惡性競爭等問題頻出。“亂藤纏死好樹!”武城縣委書記張磊這樣形容現狀,“這與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嚴重不符,即使有陣痛,我們也要義無反顧轉型升級。 ”如何轉?武城堅持以產業整合為根本路徑,圍繞“扶優治劣提中間”的工作思路,突出政府引領、協會共治、對外合作、企業自建,全力創建產業區域品牌,全方位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質量提升工程的“3把火”迅速燒起。武城縣堅持刀刃向內,在環保整治中,嚴格關停了1017家“散亂污”企業,同時選取稅收前20名、10家專業領域優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發起成立山東省暖通空調產業協會,通過協會自律和自建引導企業走轉型升級之路;巧借外力,圍繞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引進一批關鍵部件、關鍵技術項目,帶動產業升級。“通過淘汰低端、落后劣質產能,整個產業實現向精細化、質量化發展。 ”長期在企業一線服務的武城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耿正說。
對于企業家來說,改革的紅利顯而易見。“從2017年到2020年,我們每年銷售額增加30%以上。 ”中威空調設備集團董事長張傳義感觸頗深。中威空調設備集團也曾是無序競爭的受害者。很多企業不愿引進新設備,惡意壓低價格,低劣產品充斥市場,一度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 2017年,張傳義創新推出“共享工廠”模式,招募合伙企業30多個,實行廠房共享、設備共享、員工共享、品牌共享,實現了優勢互補、抱團發展。“中央空調生產企業3年減少了11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卻由15家增加到36家,雖然企業數量下降了,但質效卻提升了。 ”武城縣政協副主席、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空調通風產業辦公室主任沙漢斌說。
改革,武城又有了新目標:今年將繼續淘汰中央空調通風產業落后產能業戶10%以上,培育納稅1000萬元以上企業1家、納稅500萬元以上企業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