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員入戶走訪聽取民意
“才1個來月,小區就換了模樣,墻體粉刷一新,衛生死角清理了,私拉亂扯的電線也捆扎住了,還設置了宣傳欄。 ”9月18日,談及小區短時間里的變化,家住晏城街道絲綢溫馨家園小區的居民馬洪平感慨道。
馬洪平居住的小區始建于1992年,是絲綢公司家屬院,100余人居住,隨著2003年公司破產,小區無人管理,成了“三無”小區,私占停車位、垃圾亂堆亂放等現象隨處可見。
在馬洪平眼里,小區大變樣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的:小區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成立了“紅管家”黨支部,由支部書記與小區4名黨員組成,這成為“臟亂差”到“舒適美”的轉折點。
“‘三無小區’治理關乎民生,直連民心,更是對新時代黨的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建設的考驗。群眾的事無小事,唯有始終從群眾的所思所盼出發,堅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和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時時處處為群眾居家生活解難題、辦實事。 ”晏城街道黨工委專職副書記董斌說。為徹底改變轄區“三無小區”無序管理的狀況,晏城街道以打造黨建引領下的“紅色物業”為抓手,積極探索“三無小區”治理,實現“三無小區”轉化升級,達到“有黨的組織、有管理隊伍、有人防物防”的目標,有效破解了“三無小區”治理難題。
按照簡便靈活、方便管理的原則,晏城街道分類施策,對“三無小區”正式黨員在3人以上、各方面條件具備的,單獨建立“紅管家”黨支部;正式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按區域相鄰、位置相近的原則,建立功能型黨支部,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目前,該街道5個“三無小區”先后成立“三無小區”黨支部,實現黨組織和黨工作的全覆蓋。
同時,在城區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推行“紅色物業”治理模式,借助疫情防控中“讓黨員群眾唱主角”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按照先行試點原則,在30個示范小區率先建立了“紅管家”黨支部,采取物業公司黨員、黨員網格員、黨員樓長及樓道長“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辦法,為每個支部配備3至7名支部委員,推選出支部書記;同時,按照“五有”標準,依托小區公共用房、物業用房,為30個“紅管家”黨支部配備了黨員活動室和“4+X”議事廳,建立了“‘紅管家’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業主代表)、共駐共建單位+X”的議事協調機制,每月逢五由社區黨組織協調各方,對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協商,最后交由物業公司和涉及單位限期辦結,實現了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的同頻共振。
□本報記者黃曉龍本報通訊員王業婷魏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