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市城鄉建設成就回顧
▲中心城區一角。記者劉振興攝
“新樓房寬敞明亮,配套設施齊全,與以前平房相比,有著天壤之別,盼了多年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 ”今年10月底,德城區廣川街道堤嶺安置區項目迎來了交鑰匙時刻,回遷戶孟煥玲的一番話代表了大家心聲。“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把群眾“出棚入樓”作為住房保障的重要著力點,累計開工建設安置房13.8萬套,基本建成10萬套,40萬名群眾受益,既改善了居住條件,又拉動了投資內需。
“十三五”以來,全市各級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發展理念,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人的城鎮化,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城市建設向“生態宜居”目標大步邁進,村鎮建設向“三生三美”目標大步邁進,廣大人民群眾住進了新房子,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提升城市品質做強中心城區
10月30日,德州市萱蕙路岔河橋實現全線通車,在6月23日原通車部分基礎上,東延建設至紅都路,大大方便了居民交通出行。“十三五”期間,我市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全力推進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城市建設。
全力做強中心城區。中心城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累計完成投資650億元,實施項目342個,打造了“骨骼強、血脈壯、氣質美、活力足”的城市發展空間。廣川大道北延至大學路、岔河濱河路貫通、萱蕙路岔河橋通車,斷頭路被打通;經九路南延、大學路東延地下管廊穩步推進,新城區路網結構更加優化;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實施,污水處理全面提質增效。建成了人民醫院新病房樓、婦女兒童醫院、殘疾人康復中心、德州一中東校區等一大批高品質的城市功能支撐性項目,城市功能不斷完善。
5年來,我市全力打造品質城市、綠色城區,出臺《德州市城市品質提升三年實施方案》,立足空間立體、平面協調、風貌整體的融合,實施了4個城市品質提升試點片區建設, 建成了楊莊河、西陳溝、沙王溝等海綿型景區,大力推廣綠色建造,綠色建筑、節能建筑蓬勃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正在形成,“大美德州”呼之欲出。
實施惠民便民工程,讓群眾樂享美好城市生活
走進慶云縣尚堂鎮和睦程村困難群眾程守林家中,新建的兩間平房高大敞亮、墻壁刷得雪白,地面用水泥抹平,屋外的小院鋪了紅色地磚,建了水沖式廁所。“以前我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下雨天漏雨,這下好了,俺可以安心養老了。 ”程守林十分滿意。截至今年5月11日,全市已完成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危房改造1331戶,脫貧不享受政策貧困戶改造2133戶,全部實現“靜態清零”。此外,我市列入全省農村危房改造計劃的1738戶,也已全部完成,均提前完成任務。“十三五”期間,我市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農村改廁、清潔取暖、農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筑牢廣大群眾幸福根基。
5年來,我市各級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把小區環境的“小事”當成大事辦,累計改造老舊小區538個,打造了居住安全、設施完善、環境整潔、服務配套、長效管理、特色鮮明的美好住區,8萬群眾收益。強力實施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完成55萬戶改造任務,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告別煙熏火燎,過上了更干凈、舒適的生活。累計改造農廁58.4萬戶,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深入開展改廁規范升級。
統籌城鄉,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走進臨邑縣臨盤街道前楊村,花海棧道、叢林木屋、前楊記憶館、溫室采摘園、花卉基地,一個個景點,將這個普通的農業村莊裝扮成美麗多姿的“網紅村”,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像前楊村一樣,5年來,我市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廣大農民群眾住進了新農村、搬進了新房子,在家門口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為打破城鄉二元分割,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我市各級力推“三個市民化”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制定了《德州市進一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放開縣域、放寬市區落戶政策,并取消了購房落戶的限制政策,實現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新突破。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著力解決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問題,推進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強化住房保障,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農業轉移人口繳存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意見》,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范圍,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力度。 2019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03%。
在推進各項改革措施中,我市突出“人”的主體地位,以提高戶籍城鎮化率為抓手,在農村“三權”保障和有償退出方面創新突破、先行先試。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備案制度被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全省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做法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作為典型在全國推廣。
□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任云飛方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