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強,中共黨員,樂陵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2017年開始,先后在孔鎮鎮大宋村和花園鎮房家村擔任第一書記、黨建特派員。4年間,他為所駐村修路、建廣場,累計協調幫扶資金300余萬元,協調及個人捐贈物資價值30余萬元,為村民帶去致富奔康、振興鄉村的希望。
幫難扶困,打開群眾“心門”
2017年4月,樂陵市在各市直部門選派黨員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幫扶,陳國強積極報名。“去磨練磨練,給老百姓干點事兒!”他充滿激情。
進村第一天,陳國強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村里21名黨員,老黨員居多,還有9名常年在外務工,他組織召開黨員會議,多數黨員不積極。“戴個眼鏡文質彬彬的,能干啥?”“就是來走走形式,鍍鍍金就走了!”村民對陳國強當面客客氣氣,背后卻議論紛紛。白天進村走訪,有的村民遠遠看到陳國強扭頭就走,關門謝客。這讓陳國強有點懵。
白天挨家挨戶轉,多的時候一天能走2萬步,晚上卻徹夜難眠:怎么讓群眾接納自己?咋帶貧困群眾快速脫貧?一個個問題在腦中盤旋……“慢慢來吧,總能想到辦法!”有點“倔”的陳國強暗暗給自己打氣。
第一個辦法就是把黨員聚起來:陳國強組織村里60歲以上黨員健康查體,帶著黨員到冀魯邊革命紀念館參觀、重溫入黨誓詞,改善村黨員活動場所環境……
黨員找到了“存在感”,對組織活動、村里發展也積極起來。第二個辦法很快找到:打開群眾的“心門”。走訪前,提前了解村民情況,進門拉家常,和群眾坐到同一條板凳上。幫助性格內向的宋登國解決核桃樹病蟲害問題,幫助宋學貞修繕年久失修的房屋,給殘疾人貧困戶宋迎曉、劉玉香、房明然送輪椅;給留守兒童送書包、文具……一件件事辦下來,大宋村村民眼在看、心在暖,態度慢慢在改變,到村2個月,陳國強成了村民口中的“小陳書記”。
各方協調,鋪平群眾“脫貧路”
大宋村集體經濟薄弱,沒有集體土地等資源。怎么上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讓村莊脫貧、村民增收,讓陳國強傷了腦筋。他向鄉鎮干部請教、找農業部門咨詢,到處找門路、問政策。一天,走訪致富能手宋建勇時,陳國強了解到他正準備擴大規模,急著找廠房,便有了主意。
陳國強召集村“兩委”商討,大家拍手贊成。可誰家的閑置宅基地會租給村集體?經走訪了解,村民宋俊田家的一處宅基地成為首選,于是,陳國強到宋俊田家協商,沒想到,宋俊田夫妻二人一口拒絕。一連幾天,不管白天晚上,陳國強只要有時間,就到宋俊田家擺事實、講道理,耐心勸說。
這期間,陳國強正積極協調資金修整硬化村內街道,現場測量、調度,有時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眼看著村內街道煥然一新,宋俊田被打動了。他主動找來說:“小陳書記,你是真心為俺們大家伙著想!我把宅基地租給村里。”
解決了場地,陳國強馬不停蹄地協調資金,很快建起了51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30多名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每月收入2000多元,村集體每年增收1.5萬元。
逆行回村,扛起“振興”擔當
“小陳書記,大過年的,你咋來了?”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一大早,看到拿著口罩、消毒液等物品進村的陳國強,花園鎮房家村支部書記房富民一臉驚訝。
“疫情當前,我當第一書記的就得沖在最前面,給群眾當主心骨!”陳國強和村干部組織全村黨員在村路口值班,設置24小時流動崗。很多青年也積極參與,組建了“青年抗疫先鋒隊”,在村內街道、村民家中消毒;幫外出不便的貧困戶代買生活用品。
抗疫不忘發展。陳國強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趁這期間,把這些返鄉過節人員的熱情聚起來,爭取他們回鄉創業?他想到了創辦青年創業合作社。沒想到,想法說出來,年輕人響應的并不多。知道年輕人有顧慮,陳國強就耐心地給他們講政策,講市里、村里的可喜變化,鼓勵大家為家鄉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他還告訴大家,青年合作社要做就做高標準,打造房家村自己的品牌!
慢慢的,有人動了心。青年房富嶺感嘆:“陳書記為咱村里辦了這么多好事,疫情這么嚴重還想著法幫村里發展,為項目爭取政策。作為本村人,我更應該盡一份力!”通過發動,9名青年加入了黨支部領辦創辦的房家村青創畜牧養殖合作社。辦營業執照、跑防疫證明,合作社注冊后,陳國強又跑上跑下幫忙辦手續。現在,合作社的雞蛋上市了,陳國強又指導著手開辟起電商銷售渠道。
“回首4年的駐村經歷,我有過迷茫與困惑,有過奮斗與汗水,但看到群眾臉上的微笑與感動,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陳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