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楊安鎮辣椒喜獲豐收(資料圖)
麥香園借助帶貨直播,為產品打開了新銷路
作為傳統農業大市,近年來,德州加快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蹚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良繁、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的路子。
特色產業體系雖已建成,但在發展初期,內部協調能力較弱,企業大多各自為政,本地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中知名度小、參與度不高,一度導致德州特色農產品“叫好不叫賣”。
2019年以來,我市著力建設“德州味”農產品品牌,健全品牌農產品標準體系,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拓寬產銷對接渠道。目前,全市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32家,“三品一標”認證產品782個,“德州味”市級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完成注冊,越來越多的農戶和客商將通過生產和經營“德州味”獲得收益、得到實惠。
嚴把饅頭質量從一粒種子開始
德州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糧油食品城”,也是全國首個畝均過噸糧、總產過百億斤的“噸糧市”。數據顯示,德州小麥占全國總產量的3%,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一粒小麥”經過一道道加工,身價不凡。禹城市麥香園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小麥全產業鏈企業。“我們的饅頭主打全營養概念。只有在一個細分產品中做到極致,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人稱“饅頭姐”的麥香園負責人邵燕說。
在這里,小麥通過精深加工,生產出了涵蓋面食、面粉兩大系列、40余個品種的產品。并研發出針對血糖病人的控糖饅頭,以及針對老年人的全麥饅頭等功能性饅頭。
近幾年,企業通過綠色認證的面粉和饅頭,占領了北京的高端消費市場,一個優質饅頭賣到3塊多錢,仍供不應求。
“從一粒種子開始,我們就嚴格把控饅頭品質。正因如此,我們的饅頭更有嚼勁,麥香濃郁,深得消費者喜愛。”邵燕說。
為進一步提高附加值,麥香園還為食品加工企業提供精準配方面粉,開辟了一條私人專屬定制的市場。目前,企業每月消耗自產小麥3500多噸。
談及企業的發展路徑,邵燕總結為:打質量牌,走品牌路。
2019年,麥香園有了新的嘗試,在公司的后院,建起了集餐飲、住宿、康養于一體的60多間農家民宿——“麥香人家”。麥香園的客戶、會員,來到基地溯源體驗后,看到小麥種植和饅頭生產的現場,對企業品牌更放心了。
2019年,麥香園被評為山東省第四批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良好的企業品牌可以帶動企業自身的發展,形成核心競爭力。”邵燕希望將來“麥香人家”能升級為“麥香村”“麥香小鎮”,讓麥香園香滿全國。
窺一斑而知全貌。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創建工作,健全了品牌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標準體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德州扒雞集團為龍頭的扒雞產業,以禹城保齡寶為龍頭的功能糖產業,以樂陵德潤、百棗綱目為龍頭的棗產業,以樂陵飛達為龍頭的調味品產業,以夏津發達、永樂為龍頭的糧食加工產業,以平原福洋淀粉為龍頭的玉米深加工產業,以武城英潮為龍頭的辣椒產業等10余個特色產業集群,為品牌農業發展打牢了基礎。
不斷求新求變老品牌彎道超車
在德州的美食名片里,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德州扒雞。曾經的德州扒雞,聲名鵲起得益于德州火車站南來北往的巨大客流,坐綠皮火車,吃德州扒雞,是很多人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如今,場景迭代,年輕人在消費市場上的占比越來越大,這個有著300年歷史的老字號,怎么實現品牌自我革新,適應更多的市場需求呢?
2月24日,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崔宸,在接受采訪時說:“德州扒雞如果沿著堅守傳統的老路一直走下去,做整雞、保持老口味,發展的天花板是顯而易見的。”
今年32歲的崔宸,子承父業,2017年進入公司工作后,開始思考:德州扒雞如何在內部架構、外部市場進行自我的迭代和突破,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完成老品牌的蛻變。
“積極面向市場,變換賽道,在營銷、IP戰略上不斷創新,是老品牌能夠后來居上的唯一辦法。”崔宸說。
在傳承老技藝、保證原材料的基礎上,德州扒雞選擇穩中求變。2019年8月,德州扒雞首次試水網紅直播帶貨模式,并選擇了“口紅一哥”李佳琦進行直播帶貨,取得了不俗的業績:2分鐘內,完成15000單交易,賣掉30000只扒雞。
直播帶貨的背后,彰顯出德州扒雞這一老字號更高的品牌站位和年輕化戰略。為了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崔宸開始布局構建年輕化的產品系,去年8月,公司正式推出創新品牌“魯小吉”,包括雞爪、雞腿等各種鹵味休閑食品,滿足年輕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德州扒雞借助互聯網發展的另一層深意也愈發明顯,就是要把德州扒雞打造成高流量的網紅食品,讓德州扒雞的名號更響、更時尚。”崔宸說。
和德州扒雞一樣,中椒英潮辣業也選擇開拓新領域,以打造網紅爆品擦亮企業品牌。
近年來,隨著外來品牌的涌入,本土一些老品牌市場份額被逐漸縮減。作為江北最大的辣椒龍頭加工企業,中椒英潮辣業的市場份額卻越來越大。
這其中有何“法寶”?
“我們除了堅守老市場,還不斷拓展新市場,不斷有新產品注入品牌。”中椒英潮辣業總經理趙剛說,在這個市場,不求變無法生存。因此,20多年來,他們不斷調整策略,研發新產品,哪邊“腿短”就補哪邊。
2015年初,中椒英潮辣業正式進軍網絡市場,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新思維,構建了全新的線上銷售模式。推出的虎邦辣醬成為淘寶和天貓平臺的網紅爆品,位列細分類目銷售第一名。近2年,公司又搭乘直播快車,進入李佳琦、薇婭等知名主播的直播間,進一步擴大消費群體,提升品牌影響力。過去3年中,虎邦辣醬的銷量增長迅速,營收實現300%的年均復合增速。
在創新的路上,老品牌一直在努力奔跑。他們不斷推出新產品,拓寬銷售渠道,以高質量在市場上累積口碑,鞏固和擴大品牌的消費人群。
政企攜手促發展破解有品無牌困局
從有“身份”到有“身價”,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背后是知名度、美譽度、市場占有率和產品附加值等方面的有力提升。
目前,全市已有武城辣椒、夏津椹果、樂陵金絲小棗3個產品獲評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德州牌扒雞、鼎泰莊園有機水果等25個產品獲評省級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夏津椹果、樂陵金絲小棗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打造了一批消費者信得過、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品牌。
“在不斷推動農產品由產品生產向品牌塑造轉變的過程中,德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尚屬于起步階段。”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趙光濤說,我市農產品品牌多而散,識別度不高,難以讓人形成整體印象,且無法做大,這一度制約著我市品牌農業發展。德州扒雞、樂陵金絲小棗等,雖然在省內知名度較高,但品牌價值相較煙臺蘋果、東阿阿膠等大品牌,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
如何破解有品無牌的困局?“必須引導品牌整合。”趙光濤認為,要結合區域優勢,針對特定農產品實行統一生產標準,做強區域品牌,使其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縣市區區域公用品牌便是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
樂陵市楊安鎮作為全國最大的調味品集散地,擁有飛達、樂家客、龐大等100多個品牌調味品、213家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就有52家,年交易額達100億元,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
“楊安鎮的調味品企業產品雖各有特色,但品牌定位雜亂。”楊安鎮黨委書記蔡文峰介紹,為提升美譽度,鎮政府著手進行區域共用品牌打造,目前已成功申請了“味都楊安”區域公用品牌,并已與中國調味品協會簽訂了品牌推廣協議。“區域品牌的建成,將形成全鎮調味品企業的統一標識,讓企業實現抱團發展,力爭打造出一個知名地域商標,讓‘楊安味道’遠揚海內外。”蔡文峰說。
去年9月22日,齊河率先在全市進行了“黃河味道齊河”區域公用品牌發布,山東圣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區域公用品牌的受益者。“使用了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后,拓寬了企業的銷售渠道,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了近10%的營業額。”公司總經理左源兵說。
“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市級區域公用品牌形象設計,并制定了《德州市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手冊》。”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孫豐勇說,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德州農產品整體品牌”為引領,各縣市區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為主體的品牌布局。
根據規劃,到2022年,全市培育在全國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知名農產品品牌5個,山東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25個,省級標準化農產品基地30個左右,市級放心農場總量穩定在100家,“三品一標”認證產品700個,農業企業商標注冊達到14000個,占全市商標注冊的25%以上,全市涉農地理標志達到20個。
□ 本報記者李榕本報通訊員白聰聰崔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