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9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2020年的中秋,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因為這一年的中秋與國慶出現在同一天。而2021年的中秋則發生在公歷的9月21日,比去年提前10天到來。
同樣是中秋,為何有早有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解釋說,我國古代使用的歷法叫作農歷,這是一種陰陽歷,以月球圓缺,即月相盈虧和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的周期為依據,能很好地指導農業生產。中國農歷歷法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365天或366天)相差11天左右。
為了補齊與回歸年相差的天數,不致造成月份和季節的嚴重脫節,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置閏”的規則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由于我國歷法中有‘置閏’這樣的巧妙安排,每年中秋對應的公歷日期,總是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比如今年,中秋對應的公歷日期是9月21日,比去年中秋提前了10天,而又比明年中秋晚到了11天。”修立鵬說。
由于中秋總是在公歷9月和10月之間徘徊,因此,中秋有時會和國慶挨得很近,比如2020年,這一年中秋與國慶在同一天,有網友說,這合起來念“中國”,于是這個假期有了一個新的稱呼:“中國節”;也有網友說,這一次“國”與“家”撞了個滿懷,連起來就是“國家”。
除了與國慶“喜相逢”,也會出現中秋與國慶“喜相連”的情況。比如2012年,這一年中秋對應的公歷日期是9月30日,而轉天就是10月1日國慶。這種巧合,帶給人們的福利是8天的假期。
“作為獨特的歷法現象,中秋與國慶不論是‘喜相逢’‘喜相連’還是‘喜相鄰’,都給國慶長假增添了喜慶和祥和的氣氛。”修立鵬說。
據了解,下一次,中秋與國慶離得很近是2023年,這一年中秋對應的公歷日期是9月29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