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產業,離不開久久為功
——2021下半年觀摩記者手記·武城篇
下半年觀摩,首站武城縣。當地展示了暖通空調產業的又一新項目——新落地的年產32萬噸家電板項目將填補當地暖通空調產業的原材料短板。
暖通空調產業,無疑是武城縣當下最重要、最亮眼的一塊經濟“拼圖”:截至2021年末,當地暖通空調產業稅收增幅已連續三年保持在30%以上。
地方經濟要發展,產業支撐是關鍵。對于各縣市區而言,“強產業”都是一道難題,武城暖通空調產業如何破題?
探究產業背后的“成功密碼”,一條超過六年的“破冰”之路呈現在眼前:2016年,武城縣圍繞暖通空調產業開展“育苗”專項行動,幫助一大批優質企業辦理了3CF認證、機電建安等相關資質,培植起一批優質規范、潛力較大的“種子企業”;2017年,搶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倒逼”機遇,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關停了3000余家“散亂污”企業,并通過“種子企業”搭建平臺,創新了“共享工廠”等發展模式,吸納“散亂污”關停后的游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進入“快車道”;2018年以來,圍繞推進產業提質增效,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持續完善產業鏈條,做強產業集群……
透過這條為期數年的產業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許多經驗:比如,產業轉型要動真碰硬、要創新思路,等等。但最關鍵的一條經驗,毫無疑問是四個字——久久為功。
德州民營經濟起步較早,各縣市區自然形成的特色產業也為數眾多,但這些產業往往鏈條較短、層次不高、布局混亂,難以形成集群優勢,成長到一定規模,就會遇到無形的“玻璃天花板”。曾經的武城空調產業,同樣如此。黨的十九大以來,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的力度不斷加大、思路不斷出新,但數年過去、成效不同,差距就在抓發展的定力和促落實的韌勁上。
高質量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打造產業集群更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比如武城縣的暖通空調產業,當地從2016年開始“育苗”,至今也只能說是態勢良好、初見成效。但假如沒有這數年的持續“耕耘”,那么今天當地的空調產業依然還會是“作坊”遍地的舊面貌。因此,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們不僅要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因事為制、對癥下藥的巧勁,更要保持滴水石穿、持之以恒的韌勁,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邁向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干”。武城暖通空調產業的成功實踐,再次增添了大家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的底氣與信心。它再次告訴我們:做強產業須得放眼長遠,轉型升級離不開腳踏實地,只有咬定目標,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戰略定力不動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做、一任接著一任干,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錨定目標爭先進位,久久為功推進集群發展,堅持不懈做強實體經濟,我們才能不斷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才可以不斷提升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王賀 王志偉 編輯|張曉航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